游戏百科

距今1.67亿年,蛇的祖先进化了26次,只为了“失去”双腿,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掘到一块距今1.67亿年前的蛇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远古蛇”。根据化石研究发现,当时的蛇类祖先,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掘到一块距今1.67亿年前的蛇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远古蛇”。根据化石研究发现,当时的蛇类祖先,已经具备了现代蛇类的特征。但是,腹部却留有四对“后腿骨”。那么问题来了,蛇类的祖先,为什么要把双腿给进化掉呢?

据了解,通过对“中华远古蛇”化石的CT扫描,科学家发现其头骨结构、脊椎关节,和一种叫“沧龙”的史前蜥蜴高度相似。

这种蜥蜴生活在1.67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体长约1米,有四条腿,擅长在灌木丛和浅水中活动。科学家认为,蛇类正是从这类“四足蜥蜴”逐渐演化而来的。

早期的蛇类祖先,比如1.5亿年前的“葡萄牙古蛇”,还保留着完整的前肢和后肢,四肢有明显的关节和爪子。直到9000万年前的“黑河蛇”,才彻底失去四肢,变成和现代蛇类相似的形态。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经26次关键进化所致。比如,脊椎数量从最初的30节,增加到现代蛇的150-400节,肋骨结构从“短粗”变成“细长灵活”,一步步适应穴居和滑行生活。

那么,目前蛇类有多少种呢?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全球已经发现的蛇类共4038种,分属18 科、425属,广泛分布在除南极、北极及少数岛屿外的所有陆地和海洋。

其中,我国有241种蛇,占全球总数的6%左右,主要集中在南方温暖湿润的地区。比如,云南、广西、福建等地,仅云南就有100余种蛇类,是我国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而且,在这4038种蛇中,有毒蛇只有807种,仅占20%左右。我国的241种蛇里,有毒蛇60余种,占比约25%,比全球平均水平略高。这是因为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更适合有毒蛇类生存。

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蛇类为什么要把脚进化掉?

这里,我们以1.67亿年前的“中华远古蛇”为例。这种蛇类生活在侏罗纪的灌木丛中,四条腿能帮助它攀爬和挖掘,但是随着气候变得湿润,森林越来越茂密,低矮灌木丛减少,蛇类开始向地下穴居和树上攀爬发展。

这时,四肢反而成了阻碍。因为在狭窄的洞穴中,腿会卡住身体。而在树上缠绕树枝时,腿会影响身体灵活性。于是,在接下来的1000万年里,蛇类逐渐减少四肢的骨骼数量,从最初的“四足”变成“两足”,再到“无足”。

同时,蛇类的脊柱和肋骨也进化得更灵活,每一节脊椎都能独立活动,配合腹部宽大的鳞片,让它们在地面、树上、洞穴中都能高效滑行,速度比有腿时快3倍以上。

在我看来,了解蛇类的进化和多样性,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就像“中华远古蛇”化石告诉我们的,蛇类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才走到今天,它们一直都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