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五谷丰盈处,最忆是兴县

兴县的山,不高却连绵,坡地顺着山势铺展开,土层里混着沙砾,渗水性好。当地人称这种地为 “坡梁地”,种不了需要大水大肥的庄

兴县的山,不高却连绵,坡地顺着山势铺展开,土层里混着沙砾,渗水性好。当地人称这种地为 “坡梁地”,种不了需要大水大肥的庄稼,却偏偏养杂粮。

每年清明刚过,农户们扛着锄头下地,先把去年的作物秸秆翻进土里,再顺着坡势开浅沟。谷子、糜子、黍子的种子,是前一年自家留的,颗粒饱满。撒种时不用刻意匀,凭着手感撒下去,盖上薄土,等着雨水来。兴县的雨不多,多集中在夏季,一场雨过后,地里就冒出密密麻麻的绿芽,分不清是哪种作物,只看得出来,土地醒了。

谷子长到半人高时,要 “间苗”。农户们蹲在地里,把过密的苗拔掉,留下间距均匀的植株。这活儿费腰,却没人嫌麻烦,他们知道,苗太密了,结不出饱满的谷穗。到了初秋,谷子的穗子开始变黄,沉甸甸地垂下来,风一吹,整片坡地像铺了黄绸子。收割下的谷子,捆成小捆立在地里,晒上两三天,再拉回家脱粒。

糜子和黍子比谷子早熟些,穗子是红色或紫色,收下来后,一部分直接碾成米,熬粥黏糯;一部分磨成面,蒸窝头、做糕。

除了这些,坡梁上还种荞麦、莜麦。荞麦的花是白色,星星点点开在初秋,收下来磨成面,能做饸饹。农户们支起饸饹床,把荞麦面团塞进去,压出细细的面条,在沸水里煮几分钟,捞出来过凉水,拌上醋和蒜泥,吃起来清爽筋道。莜麦则适合磨成面做窝窝,蒸好的窝窝带着淡淡的麦香,配上当地的腌菜,就是一顿简单的饭食。

兴县的杂粮,不挑地,不娇气,顺着自然的节奏生长。农户们种它们,不为追求高产,只为一家人的餐桌能有多样的味道。每到收获的季节,场院里堆着成捆的作物,屋檐下挂着晒干的谷穗和糜子,整个村子都透着丰收的踏实。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能看到地里还没收完的荞麦,白色的花还在开,像是在和这一年的时光告别。

离开兴县后,吃过不少地方的杂粮,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才明白,少的是那片坡梁地的气息,是农户们亲手种下、收获的实在,是那份藏在杂粮里的、属于兴县的烟火味。五谷丰盈的地方有很多,但最让人惦记的,还是兴县的那一片田,那一捧带着土地温度的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