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一批新港人被曝出利用“虚假住址”来续签香港身份,此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港媒展开调查后发现,不少网络账号竟公然售卖香港的水电煤气账单,甚至还提供伪造的工资单与租约。
这里为大家科普一下:在香港,水电煤气账单、电话费账单、银行月结单或信件、加盖印花税的租约等文件,均被视作住址证明。这些证明文件用途广泛,可用于银行开户、申请信用卡、办理贷款、申请政府服务以及报读学校等。尤为关键的是,它们还能作为香港受养人签证的住址证明,助力申请人获取香港身份。
《香港01》调查团队历经数周暗访,揭开了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完整面貌。部分卖家在伪造账单时,竟使用了真实存在的香港住宅单位,还声称住户并不知晓地址已被盗用。倘若有人凭借此类假文件申请服务,真实住户极有可能无辜受到牵连。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些地址被冒用的香港居民对此一无所知。
在电商平台上,只需搜索“香港地址证明”,便能轻松找到数十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商家,其价格区间跨度极大,从几十元、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而香港的优才计划、高才通计划等人才计划续签,均需要用到这些文件。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假合租”的帖子数量急剧增加。有中介声称“只需签订租约,其他事宜无需操心”,还暗示入境处不会逐一进行核查。
随着香港人才引进计划的不断拓展,此类造假现象愈发猖獗。
针对这一情况,香港入境处已多次明确表态:在处理每一宗签证申请时,都会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进行细致审查。必要时,会采取抽查、查证甚至突击巡查等措施。
若想顺利续签香港身份,无论是工作材料还是生活材料,都必须保证真实可靠。一旦发现造假行为,申请人不仅会被拒签,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提交虚假陈述或使用伪造文件申请签证均属于违法行为,一旦定罪,最高可被判处15万港币罚款以及14年监禁。即便已经获得签证,一旦发现存在造假情况,入境处也有权宣告签证无效,并将当事人遣返。
2023年,一名34岁的内地女子前往香港攻读硕士课程。在获批学生签证后的一个月内,她便为丈夫和女儿申请了受养人签证。
她向入境处递交了两份住址证明,分别是一份水费账单和一份电费账单,以此证明自己在香港居住。
入境处在审核过程中,对这两份文件的真伪产生了怀疑,随即联系相关水电公司进行核实。结果发现,这两份账单均为伪造,且所提供的住址并非她实际居住的地方。
在被传召面谈时,该女子仍坚称自己居住在该地址。然而,在后续调查过程中,她最终承认,为了让家人能更快获得签证,才提交了假账单。
法院最终裁定她两项虚假申述罪和两项使用虚假文书罪成立,判处其即时监禁12个月。
那么,为何有如此多的人甘愿冒险造假呢?
归根结底,香港身份所蕴含的巨大吸引力,是许多人铤而走险的根本缘由。
近年来,香港推出了“高才通”等多项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大量内地人才赴港发展。
据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人才输入计划共收到申请超过52万份,获批宗数突破35万,实际抵港人才已超过23万人,提前且超额完成了原定目标。
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最自由的经济体以及亚洲人才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地区,其身份的实际价值无疑极具吸引力。
然而,签证续签中“须真实在港居住、工作或经营业务”的要求,却让部分申请人陷入了困境。
正是这种现实困境,催生了提供造假服务的灰色产业链。一些不良中介趁机推出从假租约、假账单到假雇主的“一条龙”造假“解决方案”,收费从数万到数十万港元不等,致使部分申请人走上了造假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