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斯拉车主服刑完结仍喊冤,盲区碾压案二审维持原判,下一步竟要告车企?

一场发生在小区停车场的悲剧,让两个家庭陷入煎熬,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意外”与“过失”的法律拉锯战。2024年4月5日,成都

一场发生在小区停车场的悲剧,让两个家庭陷入煎熬,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意外”与“过失”的法律拉锯战。

2024年4月5日,成都一名5岁女童在小区内被一辆启动起步的特斯拉碾压身亡。一年多后的2025年9月25日,案件二审结果出炉:法院维持原判,车主张某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不过,这场官司的尘埃并未落定——张某虽已服完刑期,却坚持认为自己“冤”,并表示要继续上诉,甚至准备把特斯拉也告上法庭。

一、悲剧瞬间:监控时间轴里的致命半分钟

回顾事发经过,监控时间轴清晰得令人窒息:

下午2点43分43秒,张某坐进停在小区车位里的特斯拉驾驶位,在车内看手机、抽烟。

约一分钟后,5岁女童蒋某独自走到车右前方路段,蹲下玩耍。

2点45分26秒,张某启动车辆驶出车位,短短几秒内,碾压发生。

女童因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张某随即停车、拨打急救和报警电话,并在现场等待处理。警方调查显示,特斯拉后台数据在碾压时没有刹车信号。

二、法庭交锋:是“疏忽大意”还是“真看不见”?

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司机张某到底该不该预见到车头蹲着的孩子?

检方指出,作为有驾照的成年人,张某在小区人车混行路段起步时,未履行“绕车检查”义务,存在明显疏忽。即便车辆存在盲区,女童当时距离车辆数米,理论上仍属可视范围,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不能替代驾驶员自身的观察责任。

而张某及其辩护律师周兆成则坚持“意外事件”的立场。他们强调:

“绕车检查”并非法定强制动作,张某上车前已观察过前方环境;

女童蹲下的位置是车辆绝对盲区,身高不足1米、蹲地高度低于30厘米,行车记录仪都未捕捉到身影;车辆宣称的“前撞预警”系统全程静默,未发出任何提示。

律师周兆成认为,这正属于《刑法》中“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损害结果”,不应构成犯罪。

三、判决之后:刑期服完,官司没完

尽管二审维持原判,但张某的十个月刑期实际上已执行完毕,他已回归正常生活。民事赔偿部分,张某家属已履行并获得了女童家属的谅解。然而,张家对“全责”认定和刑事判决结果始终难以接受。

张某的父亲直言,上诉不仅是为了给儿子“讨个说法”,更是希望推动社会对小区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司机要小心,但光靠司机不够,物业、家长、学校都得联动。”

四、新战线:为何要告特斯拉?

更引人关注的是,张家已将目光转向特斯拉。张父透露,当年购车时,销售人员曾口头承诺车辆具备“360度无死角监控”,但事发时相关功能并未生效。他们认为特斯拉涉嫌虚假宣传,下一步将准备材料起诉车企。

一起事故,两份判决,三方责任……这场由视觉盲区引发的悲剧,已然演变为一场关于技术可靠性、法律边界与公共安全意识的复杂讨论。张某家的维权路,看来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