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县域经济的未来,拼的是“无中生有”的能力

全国1869个县域中,七成以上没有优势矿产、没有港口或口岸,缺少政策的倾斜,区域位置也说不上太好,身处几大都市圈内的县域

全国1869个县域中,七成以上没有优势矿产、没有港口或口岸,缺少政策的倾斜,区域位置也说不上太好,身处几大都市圈内的县域,还能承接部分重点城市的产业溢出,但更多的县域,并没有这个条件。

那么,它们的发展问题如何解决?

很多人觉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靠矿产、港口和龙头企业,没有这些,就只能“等、靠、要”。那么,这样的“无资源县”就犯了一个错误,眼睛只盯着别人的优势,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金矿”。

没有特殊资源、产业相对落后的县域经济,出路就是“无中生有”,把隐性优势变成显性产业,把本土文化变成消费IP,把数字技术变成增收工具。

无资源县的优势就是没有包袱,无需承担传统产业的转型成本,可直接锚定新赛道。

与那些砸巨资建工厂,却产能过剩或者干脆就没多少订单的县相比,无资源县不需要追求“大而全”,只要把“小而美”做到极致,就能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以陕西岚皋县为例,这个生态红线占比49.38%、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山区县,第三届“村BA”全网曝光量达到了156亿次,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31%,2025年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8%。

岚皋县没有重工业,却有94.39%的富硒土壤和传承几代人的篮球基因,当地没有硬造工厂,而是把“村BA”做成超级IP,用“内圈看比赛、中圈搞互动、外圈做展销”的布局,让集装箱商铺新增56家,海底捞、统一集团都主动上门合作开发魔芋产品。

再来看甘肃民勤县。这个被沙漠包围的西北小县城,既没有矿产,也没有交通优势,但却把沙葱、南瓜等土特产,做成了网红爆款。截至2025年8月,全县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设了1226家店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76亿元,其中有6.99亿元,来自农产品网销。

民勤的思路很简单,既然没别的东西可销售,那就把本地农产品的生态感做到极致吧。当地卖出的农产品,每个纸箱上都印着“生鲜水果来自大漠”,并且用短视频记录采摘过程,让消费者愿意为“天然无添加”买单。

还有福建安溪县,作为内陆县,安溪没有外贸的先天优势,却通过茶瓷融合、直播带货,让千余款产品在1000多场直播中卖出15.13亿元。仅2025年一季度,全县网络零售额就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9.58亿元,进出口总额也实现1.62%的增长。

上述县域的成功案例证明,无资源县不用纠结“有没有产业”,关键是“能不能把产业玩出新花样”。比如安溪,出产的茶叶不是什么稀缺资源,但把茶叶和瓷器相结合,再通过直播赋予其文化内涵,就成了独一份的竞争力,闯出了自己的标签特色,销量可观。

无资源县的发展与突破,不是创造资源或硬拉资源,而是要激活隐性优势。

岚皋的隐性优势,是篮球文化与富硒生态,民勤是沙漠农产品与电商基建,安溪是茶叶与数字营销。这些优势单独来看,都很不起眼,也很普遍,但这些县一旦组合起来巧妙发力,就是别人暂时不能复制的新优势,能够支撑起至少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

松绑比撒钱重要,造血比输血更管用。

目前来看,各地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县域的帮扶,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有些时候,资金花完了,县域还是老样子。

再投或止投,都不是好选择。

可以说,有些地方的帮扶,只注重“输血”不注重“造血”,把钱投到了形象工程上,结果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并未增强。

省级帮扶的核心,应该是创造条件让县域自己赚钱。

比如搭建平台,建设跨区域产业园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降低县域企业的运营成本。通过链接资源,把省会城市、重点城市、沿海地区、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引到县域,形成优势互补。

岚皋县的发展就离不开省级层面的支持。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岚皋能大规模发展文旅产业,背后是省级部门在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省级层面尊重岚皋的发展定位,支持其打造“村BA”品牌,这种“因地制宜”的帮扶,才是最有效的帮扶。

给钱只能解一时之困,松绑和赋能才能让县域经济走得远。

面向未来,县域经济的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那些抱着“等政策”“靠资源”“要补贴”心态的县,只会被越甩越远,而那些懂得挖掘本土优势、玩转轻资产模式、善于借势发展的县,将有望抢抓适宜自己的发展机遇。

县域经济的命门,从来不在“有没有”,而在“会不会”,会不会把“劣势”变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