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南方Plus、《昆虫分类学报》、新闻夜航、国是直通车。
潜藏的财富基本上那些能拿去油炸吃的昆虫和节肢动物,我都有吃过了,但我其实真的感觉大部分都不知道好吃的点在哪里!有人说感觉像炸虾,那我干嘛不直接吃炸虾去?还比较便宜呢。
不过知了猴,我是真的觉得好吃,它有肉感啊!而且有明显的独特香味,而且吃起来不会那么有上火的感觉。
可能确实很多人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于是知了猴的价格就不算便宜。
知了猴其实就是蝉的若虫阶段,除了吃起来了味道不错,它们也被宣传说是相当“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达每100g富含15~20g!是真的印证了那个梗“蛋白质是牛肉的5倍”。而且知了猴还具有药用价值,我确实记得小时候看到家里人熬药的时候,里面有搭配着几个蝉蜕,效用我就不太懂了。
在这个时代,除了这些原因,知了猴还因为拥有跟其他昆虫美食一样的“猎奇”属性而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于是需求就越来越高。
我看到好多新闻都以非常夸张的标题报道知了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说“有人一晚上靠抓知了猴赚了几百元!”听着很夸张,但实际上去调查一下后发现这居然完全合理。
根据对安徽六安市苏家埠滩的居民的采访,我们可以知道一斤知了猴的收购价最低为35元,当地居民一晚上能抓5~8斤,简单相乘一下,一晚上就能赚到200~300元!好家伙!不睡觉我也乐意啊!
当地一位居民表示自己一个夏天光靠抓知了猴赚了上万元!
收购价如此,市场价就更离谱了。我查到在青岛和农贸市场上,知了猴的价格已突破每斤100元,最高甚至曾卖出每斤180元的夸张价格,堪比较为高端的海鲜了。网购平台上,有一些商家还按只售卖,1只价格高达3~5元。
咋很少听说人养?需求这么高!收益如此爽!但是为什么好像就是没怎么听说有人在人工养殖知了猴?
有是肯定有的,但确实不多。
知了猴的生长周期实在是太久!从卵到孵化再到最终变成成虫,基本上生长最快的品种也得起码2~3年,而有些品种甚至超过5年,最高还有17年的逆天品种。就算选择了生长在最快的,那也得2年没有回报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万一2年后市场变化了怎么办?于是对大部分养殖者来说,知了猴成本太高。
别看知了猴其貌不扬的,养殖的技术需求也不低,只要感觉环境不太适合孵化,它们就会延长成长周期,甚至直接嗝屁。所以需要让它们生产的环境保持在20~28度内,湿度则为60%-80%,土壤的要求是得疏松透气。
另外还必须的种植特定树木给知了猴吸根部汁液,比如柳树、杨树或果树。
太麻烦了,而且稳定性简直是要命。
知了猴可算是林业害虫哦,如果管理不好,没准会危害生态环境。
养殖知了猴据说是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这也算是一个门槛。
成功经验虽然想要养好知了猴的挑战那是相当多,但还是有人能解决问题,成功通过这个赚到好多桶金。
根据地方报道,胶州市铺集镇的尉立轩研究了5年,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化的流程,细致到蝉卵的来源、蝉卵孵化、树木品种、浇水频率。通过精细的管理,他能够保证亩产15000只以上。具体他有多少亩地不知道,不然光这一亩照顾个2年还是不够赚得,想必地也是不少吧?
在江苏沛县鹿楼镇的“金蝉哥”基地负责人贾保磊的资金更充沛,他直接跟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共建实验室,想要通过提高孵化率来增产。他们确定了什么样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周期是最合理的,最终将孵化率从40%提高到了98%!
数量上就取胜了,而且他还拥有720亩地!
这两个成功案例其实参考性不高,毕竟门槛在那里,要么是时间、要么是科技。
下面这个案例就真的值得有兴趣的朋友听一下。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探索出了芦笋跟知了猴的复合模式。首先是大量种植芦笋,然后养殖知了猴让它们吸食芦笋的根系。这么去弄无论如何都能起码有一种收获,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很多困难的,但相较起来会风险低一些。
可以看得出来,该行业不是养殖新手能入门,就算是适用性最强的一种也存在风险。不过话说回来了,什么投资不需要成本?
如果没有这个魄力,就还是凌晨出去抓点知了猴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