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对乘客来说,顺风车现在真的越来越贵吗

顺风车价格已比红三轮还便宜,三个认识的人拼个顺风车,价格堪比坐公交车。“上周打独享车去机场,司机半路接了两个拼车客,我投

顺风车价格已比红三轮还便宜,三个认识的人拼个顺风车,价格堪比坐公交车。

“上周打独享车去机场,司机半路接了两个拼车客,我投诉到平台只退5块钱优惠券。”广州大学生小吴无奈地说。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顺风车市场正陷入一场价格混战,乘客端看似便宜,却隐藏着服务缩水的陷阱。

与此同时,司机们也在抱怨。接一个独享单,每公里实际到手1块钱都不到,扣除油费、平台抽成,最后可能只赚15块。

司机不赚钱,然而乘客真的省钱了吗?

表面上看,顺风车对乘客而言确实是出行方式中最为经济的选择之一。根据2025年的实测数据,从杭州到绍兴约90公里的路程,使用优惠券后乘客实际支付金额可低至48元。

平台间的竞争更是让价格持续走低。哈啰、滴滴、一喂顺风车等主流平台频频推出优惠活动,新用户首单甚至可享受免单优惠。

然而,这种低价背后隐藏着问题。多位乘客反映,独享与拼车价差缩小至1元钱,导致乘客选择独享服务后,司机仍会搭载其他乘客。有乘客的遭遇更为夸张:花费1400元预订“独享”顺风车,结果车上拼了7人。

司机端的困境:价格跌破成本线

与乘客端的“实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机端价格已跌破心理防线。主流平台的单价普遍跌至每公里0.18-0.23元,相比五年前0.66元的平均水平暴跌了65%。

有车主晒出一张434公里行程仅获87元报酬的订单截图,折合每公里收入仅0.2元,而燃油车的实际运营成本高达0.8元/公里。深圳司机群的收益对比图显示:同样的30公里路程,拼满3人司机能赚65块,独享单只有48块。有司机嘲讽:“现在独享车成了慈善专车,平台抽成倒是雷打不动。”

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司机制定“三不接”原则:顺路度不够95%不接、事多行李多不接、不出高速费不接。

平台的平衡术:低价吸引用户与维持司机队伍

顺风车平台在乘客和司机之间扮演着微妙平衡角色。为抢占市场份额,平台通过降低乘客端价格和发放优惠券来吸引用户。

然而,这种降价往往是以压缩司机收入为代价的。平台对订单的抽成比例最高可达20%左右,同时设置技术服务费上限,如满帮集团旗下的省省平台对4.2米及以下小车货源每单抽成不超过30元。

面对司机收入过低导致的接单意愿下降问题,平台则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调节。例如,滴滴顺风车利用大数据算法优化匹配效率,减少司机绕路成本。高德地图整合嘀嗒出行后推出“一键比价”功能,帮助乘客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有分析指出,当前平台的双向降价策略旨在打击专职顺风车司机,为真正的顺路车主创造接单空间。但这种策略也导致了一个怪象:平台显示“顺路车主多”,实际却无人接单。

价格战下的服务缩水

顺风车市场的价格战已引发服务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乘客方面并未从低价中获得实惠,反而陷入了服务缩水的陷阱。

但从乘客投诉来看,就相当明显:哈啰存在“A司机接单B司机接送”的情况,滴滴拼车偏航预警延迟达3分钟,嘀嗒司机普遍不守信随意取消。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司机开始玩起“暗箱操作”。有司机在社交平台晒攻略:“接独享单时和乘客说车上有亲戚,平台查不到,多拼两个人就能多赚一百块。”

这种情况进一步侵蚀了乘客的信任。当独享价和拼车价模糊了界限,司机赚不到钱就耍心眼,乘客花了钱却还要受指责,平台用低价换来的订单增长,可能难以持续。

价格战已经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陷入恶性循环。司机们抱怨“接单即亏本”,乘客则面临“A司机接单B司机接送”的服务缩水。行业专家预测,当前的价格战不可持续,未来将面临服务分层化、规则透明化和技术升级三大转型。

真正的顺风车本质是共享出行,核心是分摊成本而非盈利。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顺风车价格可能会小幅上涨,但服务质量有望改善。

评论列表

二少
二少 8
2025-10-03 08:41
独享 连油费高速费都不够了,还有啥意思,更有独享乘客 提出独享就是有亲友也不行[哭着笑][哭着笑]
用户17xxx75
用户17xxx75 4
2025-10-03 16:05
三四毛一公里说贵就骑小黄车吧
用户17xxx38
用户17xxx38 3
2025-10-03 16:50
建议顺风车一公里1毛就行了,回老家500公里,乘客只出50块,雷峰祥子而已 吃馒头就行
小米饭
小米饭 2
2025-09-28 11:59
正常出行谁会打顺风车
欣辰微景
欣辰微景 2
2025-09-27 17:06
这是在讨论非法营运?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1
2025-10-03 16:54
[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