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科学家预测,到了2064年,地球可能进入“极寒时代”。原因是,大西洋环流将在2064年前崩溃,引发气候的巨大。那么,这到底是真的吗?
所谓的“大西洋环流”,准确来说,应该叫做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英文简称AMOC。当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被太阳晒热,温度升高到 25℃以上,带着大量热量向北流往北大西洋。
到了北纬50°以北的区域,尤其是格陵兰岛附近,海水因为接触寒冷空气而冷却,温度骤降到2℃左右。同时,海水蒸发让盐度升高,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冷却后的海水会像铅块一样,下沉到3000米深的海底,形成“深海输送带”。
这些高密度海水,沿着海底向南流动,经过赤道后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在那里逐渐升温上升,再通过表层洋流回到大西洋,完成一次循环。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北大西洋暖流作为AMOC的表层核心,每年给欧洲西北部带去的热量,相当于100万座1000兆瓦核电站的年发电量。
正因为如此,同纬度的英国伦敦,1月平均气温约4℃,能生长温带的阔叶林。而我国哈尔滨1月气温低至-19℃,只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林,两地气候差异堪比“亚热带”与“寒带”。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这条“传送带”正在减速。科学家发现,2004年到2023年,AMOC的强度下降了15%,已经降到了过去1000多年来的最低值。
根据预测,AMOC有95%的可能,在2025到2095年间崩溃,最可能的窗口期是2037到2064年。但是,这里的“崩溃”不是完全停止,而是强度下降到临界值以下,失去调节气候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地球会进入“极寒时代”吗?
实际上,环流崩溃并不是说地球会进入“极寒时代”。因为,AMOC崩溃不会让整个地球变冷,而是打破现有的热量分配格局,导致局部剧变+气候混乱。
科学家说,在末次冰期的D-O事件中,每次AMOC崩溃,都会让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温在十年内骤降10℃到15℃,而格陵兰岛的冰盖,甚至会向南扩展到英格兰北部。但是,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反而会变暖2℃到3℃,因为原本输往北半球的热量滞留在了南半球。
此外,AMOC就像气候系统的“稳定器”,能让季风、降雨等气候模式保持规律。一旦崩溃,这些规律会被彻底打破。原本湿润的地方可能变成沙漠,原本干旱的地方可能遭遇洪水,且这些变化不是渐进的,而是“突变”。
好消息也是有的,AMOC崩溃并非“注定发生”。根据最新研究,如果能在203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半,到2100年实现碳中和,就能将AMOC崩溃风险降低到10%以下,这相当于把“大概率事件”变成“小概率事件”。
在我看来,地球不会因为环流崩溃而变成冰球。但是,很多地方会没法种地、没法住人,同时环境和气候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