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尼克松访华,为啥想见铁人王进喜,但毛主席为何摇头说,你来晚了

1972年2月的北京,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突然提出一个意外请求,想要见“铁人”王进喜。毛主席闻言,神色瞬间黯然下来,

1972年2月的北京,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突然提出一个意外请求,想要见“铁人”王进喜。

毛主席闻言,神色瞬间黯然下来,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你来晚了。”

尼克松为要见王进喜?王进喜到底做了什么事,可毛主席为何叹息说来晚了,这到底为什么?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23年,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可命运似乎对他格外严苛。

六岁时,父亲王金堂被地主弄瞎双眼,紧接着大饥荒席卷而来,王进喜牵着父亲的手,只能在街头乞讨。

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王进喜的眼中始终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十五岁那年,王进喜为了生计,来到了玉门油矿当童工,可监工没有丝毫怜悯,安排王进喜干和大人的重活,稍有差池便是皮鞭伺候。

有一次,王进喜给地主脱土坯,地主故意刁难,说脱得不行,要全部作废,还以此克扣了他一个月的工钱。

看着自己辛苦劳作的成果被如此践踏,想到家中瞎眼的父亲,王进喜愤怒地拿起一块土坯,朝地主脸上拍去。

这一反抗,换来的是更加残酷的毒打,但也让王进喜心中反抗压迫的种子,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油矿的日子,王进喜吃尽苦头,直到新中国成立,玉门迎来解放,他的生活发生了新变化。

1950年,凭借着多年在油矿积累的经验,王进喜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他深知石油对国家的重要性,那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当时,中国被外国人扣上了贫油国的帽子,国内石油产量极低,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就连首都北京的公交车,都因为缺乏石油燃料,只能背着煤气行驶在街头。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王进喜的心,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祖国石油事业拼尽全力。

1959年,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国石油工业部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

这一发现,让王进喜看到了希望,也点燃他心中的斗志,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石油工业部决定,在松辽地区开展石油大会战时,王进喜毫不犹豫,带领队里的同志,从玉门出发,奔赴大庆。

到达大庆后,王进喜才真正体会到,这里条件艰苦,大庆马家窑,荒原空无一人,只有白毛风卷着雪粒子打人脸。

而且更重要的是,吊车、拖拉机严重不足,几十吨重的钻机,就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

怎么将钻机从火车上运下来,再移动到相隔十几里远的井场,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但王进喜没有丝毫退缩,他看着眼前的钻机,心中涌起一股信念,决定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于是他带领队友,用最原始的方法,通过人拉和肩扛,喊着号子将钻机挪向井场。

绳子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膀,磨破皮肤,鲜血渗出来,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喊疼,没有一个人放弃。

三十多人把钻机拆成八大件,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硬是把庞然大物拖上井位。

1960年4月,一声汽笛响起,钻机怒吼咆哮,进尺像箭一样往下窜,目标直指石油。

五天零四小时后,一口一千二百米中深井胜利完钻,创下当时最高纪录。

在井架旁,工人把冻裂的手举过头顶,喊哑了嗓子,却不知用什么词来赞美这胜景。

可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井架的管线还没安好,现场连水都没有,而没有水钻机根本无法开钻。

王进喜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水源,终于发现了附近的水泡子。

当时正值冬季,水泡子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王进喜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砸向冰面。

在他的带领下,工人和附近的农民纷纷加入,有的人用脸盆,有的人用水桶,一趟又一趟地往井场运水。

他们像蚂蚁搬家般,端回了五十个钻头,然后没做丝毫休整,立刻发动钻机,投入到紧张的开采工作中。

在开采过程中,危险无处不在。1960年5月,王进喜在指挥队友搬运钻机开新井时,意外发生了。

几百斤重的钻杆突然掉落,砸中了他的右腿,剧烈的疼痛让他当场昏迷过去。

队友惊慌失措,赶忙围了过来,想要送他去医院,可王进喜苏醒后,看着大家停下手中的工作,顿时焦急了。

他强忍着疼痛,站起身来,坚持指挥大家完成工作,直到工作结束,他才去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在开采第二口井时,井场突然出现了井喷现象,这意味着井毁人亡,钻机和设备也将毁于一旦,这可如何是好呢?

一般情况下,这时要用重晶石粉来压制,但当时井场里,根本没有重晶石粉,眼看所有都要毁于一旦。

危急时刻,王进喜顾不上还未痊愈的伤腿,将双拐扔到一边,毫不犹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水泥。

他的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简直就是拿命去拼啊。

在他的感染下,数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出来,纷纷跳入了泥浆池。

大家齐心协力,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拼搏,终于成功消弭了井喷危机,拯救了油田。

当王进喜被人从泥浆池里扶出来时,他的手上、身上布满了大水泡。

但他却毫不在意,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开了,而他的“铁人”称号,也迅速传开来。

他成了那个时代的先锋人物,全国人民都在学习他的“铁人精神”。

1964年,王进喜收到了一份特殊请柬,邀请他参加国庆招待会,邀请人竟然是毛主席等多位国家领导人。

能够受到如此高规格的邀请,王进喜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开心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更让他惊喜的是,不久之后,他又接到了周总理的邀请,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宴。

在宴会上,毛主席当面夸赞,王进喜是工业的领头人,大庆经验好,要工业学大庆。

虽然和毛主席交谈不多,但能和毛主席一起吃饭,王进喜已经感到无比满足了。

1966年9月3日,王进喜作为大庆油田报捷团代表,再次来到了北京,此时的他已经名震全国,每当现身街头,总被群众团团围住索要签名。

在北京参加会议时,有人认出他,递上一本《毛主席语录》请求题字,而王进喜沉吟片刻,挥笔写下内心感受。

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

此后王进喜继续奋斗,在石油开采的最前线,然而长期高强度工作和艰苦环境,让他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

1970年4月,在玉门出席石油会议期间,王进喜突然感觉胃部疼痛难忍,不得不提前休会赶回北京接受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他被确诊为贲门癌晚期,这在当时是很难治的病。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专门安排自己的保健医生和专家前往,与医院的医生共同商量治疗方案。

尽管做了胃部切除手术,王进喜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他心里始终放不下大庆油田。

在病房里,他依然坚持工作,时刻关心着油田的情况,拖着病体参加了1970年的国庆活动。

他最后一次瞻仰毛主席的高大身姿,看得无比专注,似乎想要将这一幕永远印刻在脑海中。

自那之后,王进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终究还是在1970年11月15日晚,永远地离开了,享年四十七岁。

周总理得知噩耗后,亲自赶往医院,洒泪告别,而当时参与祭祀送别的人不计其数。

时光来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在参观中国各地时,他发现很多地方,都张贴着学习王进喜精神的海报。

他一次次看见同一张宣传画:风雪井架下,一个头戴狗皮帽、身穿破军棉袄的工人高举管钳,目光如炬。

翻译告诉他,这是铁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象征,这让总统兴趣陡增,一路追问细节。

经过一番了解,王进喜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尼克松,他对这位中国的“铁人”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所以他在会面结束后,向毛主席提出了想见王进喜的请求,可是他不知道王进喜已经去世。

而毛主席听到这个请求后,想起了王进喜的贡献,以及他英年早逝的遗憾,不禁神色黯然,说出了那句“你来晚了”。

那一瞬间,两人之间的沉默,横跨了生与死,也横跨了太平洋的波涛。

尼克松离开时,在飞机望向窗外,中国大地白雪皑皑,像铺了一层没有尽头的油砂,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

毛主席神色黯然的背后,不仅是对一位工人的哀悼,更是对一段民族苦难与奋争的深情回望。

那个曾经跪着求生的孩子,用四十七年短暂生命,为中国赢得了站着说话的底气。

铁人走了,却把铁的意志,浇铸在祖国的地基里;铁人倒下了,却让更多铁人站成森林,撑起东方大国崛起的脊梁。

王进喜,这位被风雪雕刻、被水泥灼烧、被癌痛撕裂的普通人,以命为笔,在荒原上写下两个滚烫的大字——中国。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学习强国.《王进喜: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2005-04-29

【2】大庆网.《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2019-11-14

【3】中国日报网.《铁人精神: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2023-09-21

【4】中国甘肃网.《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