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被称为"年度风王"的超强台风"桦加沙"携17级以上风力直扑广东阳江。在这场自然界的极限考验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1345台海上风电机组全部安然无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不仅检验了中国海上风电装备的抗台风能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台风"桦加沙"维持超强级别超过3天,巅峰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是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在其登陆地广东阳江,最大风速超过70米/秒,相当于17级风力强度。面对如此极端的天气条件,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等海域的海上风电机组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全部平稳运行,没有出现设备受损情况。
01技术创新铸就抗台风利器
中国海上风电装备能够经受住超强台风的考验,离不开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突破。早在2007年,中国就研制出全球首台抗台风型风电机组,开启了海上风电抗台风技术研究的先河。经过18年的持续创新,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台风技术体系。
以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为例,该平台创新性地采用单点系泊系统,使风机在锚链牵引和翼型塔筒提供的气动升力共同作用下,能够像风向标一样随台风方向进行360度自适应偏航。这一设计不仅巧妙化解了台风带来的巨大载荷,更使支撑结构的极限载荷显著降低了40%,保证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
02实战考验验证装备可靠性
此次台风过境期间,广东揭阳、汕尾及惠州区域最大风速达50米/秒。在此区域内,超过400台海上风电机组受到台风波及。这些机组全部成功抵御住超强台风的冲击,以高可靠性能保障了风电场安全稳定,展现了卓越的抗台风性能。
同样位于阳江海域的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也平稳屹立在台风中。该装备采用50年一遇的设计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海洋工程、渔业养殖等多专业设计理念,对网箱结构及网衣系统进行合理加强设计,有效保障了装备安全和养殖鱼安全,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影响。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单个设备的可靠性,更验证了整个风电场的系统抗台风能力。从单机到集群,从固定式到漂浮式,中国海上风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台风解决方案。
03智能运维保驾护航
成功的背后,是智能化监控调度系统的强力支撑。在台风形成初期,工程团队就启动了应急预案,针对台风区域涉及到的16种海上机型制定"一机一策"专项方案,确保抗台风过程万无一失。
工程运维相关负责人及技术团队在台风登陆前48小时全部抵达项目现场,进行抗台风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核查,确认风机抗台风功能均可有效执行。同时,采用可远程启停及控制的备用电源,确保异常失电后机组仍能有效按抗台风指令执行。
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监测范围覆盖全部海上项目的工况及对应机组状态,重点对转动及传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基于实时监测及预警,各项目精准执行抗台风模式切换、机舱方位校准、桨角及叶轮姿态监管等操作,确保了人员与设备安全。
这次超强台风的考验,不仅展现了中国海上风电装备的技术成熟度,更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力。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应对,从近海示范到远海规模化开发,中国海上风电正以坚实的步伐走向更深、更远的海域,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