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李世民,朱棣,都是通过造反上位的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下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朱棣为什么不敢造朱元璋的反呢?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中,像一位夺取王冠的骑士,挥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下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朱棣为什么不敢造朱元璋的反呢?

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中,像一位夺取王冠的骑士,挥舞着他的剑,弑杀了他的兄长李建成,使得李渊被迫放弃皇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他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举起叛旗,但与谋反无异,如同一个隐身的叛徒。

朱棣的登基之路也充满了谋反的色彩,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推翻他的父亲朱元璋,而是推翻了他的侄儿朱允炆。这条路上,他像一位狡猾的狐狸,隐藏在谋反的阴影中,悄然登上皇位。

既然李世民敢于对李渊谋逆,那么为什么朱棣不能对朱元璋谋逆呢?这两位皇帝的子孙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们的行为都打破了封建社会的规则和道德底线,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团。他们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权力、皇位和家族关系的深思。无论在哪个时代,这些关系都是复杂而微妙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

01 实力不同

李渊在隋朝末年的混乱中诞生,终于在李世民成年后才拥军称帝,建立了大唐朝。当时正值乱世,李氏家族的首要任务是安定天下。于是,李世民四处征战,平定了四方,同时笼络了一大批文武大臣。当一切安定下来后,李世民便具备了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与大唐王朝分庭抗礼。

而太子李建成则负责处理朝中事务。若是在盛世,李建成身居中枢,确实更易积累人脉,发展个人实力。然而,当时正值乱世,大唐的主要任务是外征,导致朝中精英大多聚集在外围。因此,李建成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速度肯定跟不上李世民。并且,他是太子,时刻处在李渊的监视之下。尽管李渊支持他成为继承人,但他毕竟只是太子,若行为过于张扬,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宣武门之变中,李建成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实际上,他最大的靠山是李渊。这也是李世民为何要尽快斩杀李建成的原因。如今,李世民已经是最有资格、最有能力和权势的人。无论李渊心中如何不满,但为了大唐的江山着想,他必须将帝位交给李世民。这便是李世民自信的来源,他坚信强大的力量才能让他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与李世民相比,朱棣完全不同。朱元璋造反时,朱棣还未出生。当朱元璋开创大明时,朱棣还只是个毛头小子。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辉煌。他的力量也是在二十岁成为燕王时逐渐提升的。朱元璋在世时,朱棣虽然实力不俗,但只是北方藩王之一,与他实力相当的还有晋王、宁王等。因此,当时的朱棣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甚至在他开始谋反时,他的实力也不见得比朱允炆强。

02 功劳不同,造反的口号也不同

李渊建立唐朝,策划运筹帷幄,但真正的开国元勋却是他的儿子李世民。世人更易记住李世民的赫赫战功,而忽略背后的策划者李渊。在乱世之中,李建成渴望建功立业,但李渊欲立他为太子,这引起李世民及其部下的不满。他们拼死拼活为李世民打天下,期望功绩能得到认可,若是李建成登上皇位,他们这些为秦王效忠的人就会被压制。因此,李世民谋反,弑杀李建成,逼迫李渊让位,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朱棣,他在大明建国过程中并未出力,所有的功劳都是在担任燕王时与北元抗争中取得的。与李世民相比,他的功绩相差甚远。因此,仅仅依靠功劳来号召天下是远远不够的。

当朱元璋在世时,他对朱棣并无亏欠。但朱允炆即位后,他便发动了朱元璋亲手册封的“八大诸侯”,使得朱棣找到了造反的理由。朱允炆的行为违背了朱元璋的意愿,因此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抗正。如吴楚七国之乱时所喊的口号一样,朱棣也是师出有名。

03 总结

李世民和朱棣,如同两位才子,各自绽放着他们的光彩。然而,他们的实力、战功、口号皆有不同。李世民,这位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他的名字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他并非满足于现状之人,敢于造反,勇敢地挑战皇权,最终登上了皇位。

而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虽然也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但是他的光彩始终被李世民所掩盖。与李世民相比,他的实力和战功都不及其他。朱棣的口号也未能像李世民那样响彻天下。他曾有过造反的想法,但最终还是不敢付诸行动。

然而,历史的机缘总是出人意料。朱允炆登基后,朱棣终于有了动心思的机会。他不再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谋划自己的皇权之路。或许,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一些人勇敢地挑战权威,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