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后工作者永远比不上台前表演的人出彩。
萧何的定位是刘邦的大管家,楚汉争霸期间,萧何一直驻守在大后方关中,负责治理关中,并为刘邦提供粮草和兵员。
在战乱之时,一个驻守大后方的后勤总管,自然没机会立军功,像攻城掠地、屡献奇策这些大功劳,跟萧何就不沾边了。
而张良和韩信的定位则不一样,张良是刘邦的头号谋士,韩信是刘邦的头号战将,两人都跟着刘邦在战争最前线,自然最便于立功。韩信更厉害,可以和刘邦分开,独领一军作战,那战功就会越积越多。
张良的功劳主要有鸿门宴出奇计救刘邦、下邑之谋拉拢英布和彭越、劝阻刘邦分封原六国贵族、力劝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并且用土地收买韩信和彭越,确保了垓下会战的胜利。张良就是刘邦的最强大脑,有他在刘邦身边,刘邦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刘邦才夸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韩信的功劳还要压张良一头,暗度陈仓之计是韩信出的,所以还定三秦的头功是韩信的,拿下关中后,韩信就自主带兵,先后击败了魏王豹,平定魏地,击败夏说,平定了代地,击败陈馀和赵王歇,平定了赵地,然后又收降了燕王臧荼,在齐地击败了项羽大将龙且以及齐王田广、齐相田横,平定了齐地。韩信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了整个北方。最后又和刘邦会师垓下,彻底消灭了项羽。刘邦这个牛人也不得不佩服道:“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尽管张良和韩信的功劳很大,但刘邦在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仍旧把萧何首推第一,萧何的封邑和排位,都排第一。这个时候很多功臣都不服,认为萧何一直驻守安全的大后方,都没有冲锋陷阵,凭什么比他们这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前线卖命的人功劳大,刘邦没有理会这些功臣,仍旧给与萧何最尊贵的礼遇,可以带剑履上殿。
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推本溯源,萧何在关中镇国家、安抚百姓、提供粮草兵员才是刘邦能够取天下的关键。假使刘邦的大本营关中不稳,刘邦和韩信有什么条件在前线厮杀,还不早就被项羽给一锅烩了。
后方稳定,刘邦才能无后顾之忧的灭项羽,而项羽恰恰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才败给了刘邦。
刘邦对萧何的功劳心知肚明,而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则瞧不上“坐享其成”的萧何,我们大多数人也跟曹参樊哙一样,评价一个人只能看到表面上的功绩,看不到背后的付出。
刘邦是个英明之主,他能跳脱出普通人视角的藩篱,给与萧何第一等的待遇,刘邦称帝后,萧何由丞相进封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司马迁著作《史记》时,也把萧何排在了曹参、张良、陈平和周勃等人之前,是汉朝功臣第一人。
普通人看问题只能看表面,牛逼的人看问题则能够看本质,萧何躲在幕后,为楚汉争霸这场戏提供了舞台、灯光、音响、物料和人员,而韩信和张良则是舞台上表演的主角,他们的故事被台下观众直观的看到,所以他们才觉得张良和韩信厉害。假使萧何在幕后把灯光音响一关,张良和韩信在台上就消失不见了。
汉初三杰的结局也因为角色属性的不同而各异,韩信最出众,但他也最惨,因涉嫌谋反,被萧何和吕后联合诛杀,张良晚期站队太子刘盈得以善终,但其儿子张不疑犯法,留侯爵位在第二代便被剥夺。萧何的酂侯则传了十四代,一直到王莽篡汉后才国除,与西汉同生共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