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10元纸币”,我们习惯简称为“大黑拾”,它隶属于“第二套人民币”系列,现在早已退市停用,市面上也是越来越稀少。
这种1953年的“大黑拾”,现在的“存世数量”较为稀少,它的收藏价值在“二版币”系列中,也是非常高的。
同时也被誉为“二版币”中的“币王”!
其中收藏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相”和“不同版别”,以及“特殊号码”等等。
这种“大黑拾”的价值,根据不同品相,一般在几万至几十万左右不等。
我们在收藏市场中,除了能见到这种普通的“流通品”外,还有不少“评级币”系列。
这种类型的“评级纸币”,根据评级分数的高低,它们的收藏价值,也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在2022年11月份的“春秋大拍”中,一张1953年的“大黑拾”,PMG评级分数(64分),最后拍出了429000元。
足足提升了4万多倍!
这张1953年的“大黑拾”,实际发行时间为1957年12月1日,于1964年4月15日开始停用。
其中也有不少人,将“三版币”中的(大团结10元),误以为是“二版币”中的(大黑拾),其实这两种纸币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大黑拾”的票面尺寸,在发行的人民币系列中,也是最大的一张。
它的尺寸为:210*85mm;而“大团结十元”的尺寸为:157*72mm。
“大黑拾”纸币,根据不同品相,它的价值分别为:
“流通品”(流通痕迹较为明显):单张价值在3万~10万左右。
“流通好品”(流通痕迹不明显):单张价值在10万~20万左右。
“全新品相”(没有流通使用过):单张价值在20万~30万左右,如果是高分“评级币”或“特殊版别”,收藏价值有可能达到上百万左右(这种类型几乎很难见到)。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一张“流通品”也挺不错的。在今年7月份的“春秋大拍”中,就有一张PMG评级35分的“大黑拾”,最后只拍出了82500元。
家里如果有这种类型的“老纸币”,可要好好保存起来。
喜欢收藏的朋友,一定要仔细鉴别真伪!
理性收藏,切勿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