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打得不好就是要适应,打得好点吹上天!如何正确解读杨瀚森的未来

对阵勇士队的时候,杨瀚森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糟糕的状态让很多人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觉得应该给他成长的时间,仅仅24小时过去

对阵勇士队的时候,杨瀚森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糟糕的状态让很多人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觉得应该给他成长的时间,仅仅24小时过去,对阵国王队的比赛中,杨瀚森就展现出另一方面的自己,进攻端:短短17分钟的出场时间,得到16分4篮板,印证了杨瀚森在进攻端的能力,而速度不快的杨瀚森在防守端送出了三次盖帽,这才是让人惊喜的地方。

身为新人,想在NBA立足并不是说依靠努力就可以完成,杨瀚森能在第二场比赛迎来爆发就证明了他适应NBA的能力,众所周知,当初易建联的顺位要远高于杨瀚森,但是并没有打出应有的表现,用专业人员的话来说,适应能力上,杨瀚森要远超于当初的易建联。

为什么说杨瀚森能够打出不错的数据呢?其实一切要源于心态的问题,首战对阵勇士时,他在21 分钟内6犯离场,且4次为进攻犯规,暴露对判罚尺度的不适应。但24小时后对阵国王,他迅速调整策略:减少盲目起跳,通过站位与移动完成防守,尽管首节仍有3次犯规,但全场未再累积第六犯,同时在第三节爆发砍下14分。这种 “从犯错到纠错” 的快速迭代,展现了杨瀚森罕见的比赛智商。

杨瀚森最大的天赋并不是说他有多么出色的身体素质,而除了心态之外,篮球智商才是立足NBA的根本。两场比赛下来,杨瀚森多次展现后卫级视野:对阵国王以 “假传真传” 的盲侧击地助攻,助夏普上演折叠暴扣。其传球意识并非刻意为之,递手传球后自然横移做掩护、抢篮板前预判队友投篮轨迹,这些细节印证了用脑子打球的特质。

当然了,我们不能以一场比赛论英雄,对于杨瀚森而言,他目前暴露出来的短板依然明显,身为高大中锋杨瀚森的移动速度本就存在天然局限,而NBA的快节奏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对阵国王时,国王的提速战术让他多次陷入攻防转换的被动,第一节双方11次失误中,他因折返跑体能下降导致2次接球失误。换防外线时,脚步速率不足的问题更为明显,勇士曾多次利用挡拆迫使他对位库里,制造错位优势。

虽然说今天杨瀚森表现足够出色,但进攻端仍有明显波动:上半场仅靠罚球得2分,第三节却突然爆发,这种抽风式表现反映出技术熟练度的欠缺。此外,首战18%的接球失误率远超队内平均水平,高位持球时的护球动作、篮下终结的对抗稳定性,仍需在高强度比赛中打磨。

最后来谈谈杨瀚森的未来。开拓者当前内线轮换中,克林根与罗威占据主力位置,杨瀚森大概率以第三中锋身份开启赛季,获得15-18分钟的场均出场时间。若能控制犯规,他有望在 “挡拆顺下 + 高位策应” 的战术中占据一席之地, 比卢普斯赛后的公开赞赏已释放球队对其的期待信号。

姚明首秀仅得0分,却在后续赛季成长为全明星,证明国际新秀的适应周期至关重要。对杨瀚森而言,未来3个月是关键窗口:需在季前赛剩余场次中找到 “防守积极性与犯规控制的平衡”,同时通过力量训练弥补对抗短板。此外,开拓者是否愿意为其调整战术,将直接影响杨瀚森潜力兑现。

所以说,杨瀚森想要在NBA立足,主动权在自己后续的成就能有多高,更重要的就是球队如何给杨瀚森定位,最后就让时间去验证杨瀚森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