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湖南农业大学好不好?ESI前1‰落湖南农大!8学科稳居前1%

2025年9月11日,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统计数据里,湖南农业大学传来了一则重磅捷报,该校“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首次

2025年9月11日,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统计数据里,湖南农业大学传来了一则重磅捷报,该校“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首次跻身ESI全球前 1‰行列,成为学校首个迈入这一顶尖梯队的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份成绩绝非偶然:统计周期内,该学科总被引数达37756次 ,篇均被引19.89 次,在全球该领域ESI前1%的机构中稳稳占据第192位,每一个数据都在诉说着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分量。

其实,单个学科的跃升绝非孤立存在,而是湖南农大整体学科实力厚积薄发的缩影。截至目前,湖南农大已有8个学科成功进入ESI全球前1%,除了此次突破的“植物与动物科学”,还包括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总数并列湖南省属高校第二,其中 “植物与动物科学”更是省属高校中率先叩开ESI全球前1‰大门的两个学科之一。

要知道,ESI作为国际公认的学术评价指标,依托近十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被引数据排序,它的排名高低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而湖南农大8个ESI前1%学科的布局,尤其是“植物与动物科学”的顶尖突破,恰恰证明了学校以农为特色的“双一流”建设路径走得扎实,更标志着它在多个优势领域已跻身全球学术研究的核心圈层。

学科的强势离不开科研平台的硬核支撑,湖南农大在这方面同样底气十足。该校不仅建有1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还是岳麓山实验室的主要参建单位。

多年来,这里诞生的科研成果更是实实在在地惠及产业:累计获得27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省部级奖励,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00余个,授权专利超3000件。就像揭雨成教授团队研发的“稻-稻-亚麻三熟制”技术,让原本闲置的冬闲田每亩增收超1000元;油菜、辣椒、茶叶等特色作物的新品种,更是推广到了全国多个省份,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而支撑起这些平台与成果的,是湖南农大一支堪称“豪华”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官春云、邹学校、印遇龙、刘仲华,全职院士数量在湖南省属高校和全国农业院校中都位居前列;此外还有48名国家级人才、415 名省级人才,2651名在职教职工里,高级职称者占比近四成,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超过八成。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仅有科研大咖,还有会教善导的名师: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累计斩获1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就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这份师资力量既带着顶尖科研的严谨,又饱含着为农育人的温度。

这样的学术沃土,对学生成长而言无疑是宝贵的滋养。在这里,学生能在课堂上聆听院士、国家级人才的授课,近距离接触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有机会走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把课本上的理论变成动手实践的能力。

另外,这里还经常举办人文讲坛、科学论坛,邵峰等学术名人曾亲临开讲,食品文化节、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更让学术变得鲜活有趣。

可以说,湖南农业大学不仅用强大的学科与科研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办学水平,更用全方位的支持,为学生搭建了一条从求知到成才的坚实道路。这样一所“宝藏”大学,屏幕前的各位考生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