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看到中美谈判成功,印学中国要搞关税反美,仅反抗两天就投降了

印度始终自视为中国的“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认为中国能做到的事,自己必然也行。中国以强硬姿态令美国折服后,印度亦欲对美进行

印度始终自视为中国的“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认为中国能做到的事,自己必然也行。

中国以强硬姿态令美国折服后,印度亦欲对美进行关税反制。然而,仅仅强硬了两日,印度便偃旗息鼓,举手投降。

印度突然气呼呼地向 WTO 告状,说美国给他们的钢铝产品加征 25%的关税,这简直就是自欺欺人,这一做法影响到印度 76 亿美元的出口,印度打算进行报复性地加税。

当时媒体还吹风说,这是印度“首次强硬反击美国”,甚至猜测是“中国刚在中美关税谈判中赢了,印度想抄作业”。

印度想的是用加税当筹码,逼美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毕竟美国是印度最大出口市场,印度对美贸易顺差高达457亿美元。

既然印度这么硬气,美国当然也有表示啊。

5月15日特朗普在多哈开会时说:“印度已经答应不对美国商品征收任何关税了!”

印度为什么怂得这么快?美国跟我们打关税战,好歹还抗了一个月,印度怎么2天就不行了。

美国若再加税,将直接威胁印度汽车、电子产品出口,继续强硬对抗的话,印度GDP增速或许会跌至6%以下。

印度想靠美国市场发展制造业,特朗普威胁“敢加税就断你产业链”。

印度不硬气一下还好,硬气了这一下,亏得更多。

为了表示“歉意”,印度主动对美国60%的商品取消关税,涵盖汽车零部件、药品等关键领域。

允许亚马逊、沃尔玛在印度自由卖货,直接冲击本土小商家。削减杏仁、核桃等农产品关税,这将致使美国农产品得以低价倾销于印度。

那么印度最终得到了什么呢?

特朗普嘴上说着“要让美印贸易额翻个倍达到 5000 亿美元”,可这压根没写到协议里,而且美国还暂停了对印度 26%的关税威胁。

美国是印度最大的金主,印度对美出口额达其GDP的4%,所以印度绝不敢与美国彻底决裂。

2025年印度大选在即,莫迪需要美国支持来稳住国内经济,哪怕跪着也得签协议。

中国为什么敢硬刚美国,那是因为我们有国内的产业链作为底气。贸易的基础是商品而不是货币,钱再多,东西生产不出来也是白搭。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就是中国硬气的底气,我们可以不要美国的钱,但美国得要中国的货。

反观印度现在的主要产业是纺织、汽车、制药、钢铁。

印度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养活了2000多万人。但主要靠廉价劳动力,技术含量低,和中国、越南竞争吃力。

塔塔汽车和马亨德拉是本土巨头,但核心零件还得进口。

莫迪想学中国搞电动车,结果特斯拉嫌关税高不肯来,本土电动车销量只占1.3%。

印度最厉害的就是药业了,仿制药天下第一,穷国家的“救命药厂”,但创新药研发基本躺平。

印度的钢铁业也很有水分,粗钢产量全球第二,但高端特种钢还得买外国的,炼钢用的焦煤自给率不到17%。

印度也懂经济想要好,得产业升级的道理,但知道不代表就能做到。

莫迪砸100亿美元搞“印度半导体计划”,结果两年内富士康、Adani(首富集团)、Zoho等大项目全黄了,理由从“技术没把握”到“商业不赚钱”五花八门。

唯一能吹的是美光的封装厂,但核心技术还是美国的,印度只负责拧螺丝。

苹果、三星在印度疯狂建厂,2025年手机出口超110亿美元,但90%零件靠进口,相当于“高级拼装工”。

印度是想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外资只把印度当廉价车间,核心技术死活不给。

指望外企施舍技术给印度,那是不可能的,想要发展,最核心的是两点,一是教育,二是基建,而这两点都很成问题。

印度表面看有世界顶级CEO工厂,底层却是辍学率爆表、老师跑路、学校连电都没有。

印度城市学校有空调、投影仪,农村学校连厕所都没,40%的农村小学缺电。有的地方老师用牛粪当粉笔,学生趴地上写作业。

高种姓婆罗门占人口5%,却抢走顶尖大学35%的录取名额;低种姓学生连补习班都上不起。

全国缺120万老师,农村学校一个老师教五个年级,工资十年不涨,有本事的全跳槽去当码农。

补习工厂堪比集中营,库塔补习城20万学生挤破头考印度理工,每天学习18小时,月休1天,每年150多人自杀。

老师只教考试重点,学生背答案比背乘法表还熟。

结果就是印度程序员全球最多,但90%只会写基础代码,创新项目全靠海归精英。

印度法律规定低种姓学生保留49.5%大学名额,但实际录取时,高种姓家长贿赂校长、伪造种姓证明,穷孩子照样被挤掉。

印度的基建也没好到哪里去。

印度现在70%的铁路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的,用了快200年,铁轨有5种不同宽度,火车跑一半还得换车。

2023年奥里萨邦列车相撞死了288人,2024年比哈尔邦大桥塌了两次,修了7年连个桥墩都立不住。

铁轨没护栏,村民和牛随便穿行,一年撞死1.3万头牛,货运列车超长2公里,堵得客运车只能龟速爬。

印度现在77%的电靠烧煤,但印度自己产的煤不够用,进口又嫌贵,结果夏天热到45℃还得停电。

因为电是稀缺资源,所以偷电成产业,农村偷电明目张胆,电力公司年年亏钱。

政府说要搞绿色氢能,结果生产基地全在缺水地区,太阳能板装好了却不会修,风吹日晒全报废。

印度全国高速路只占2%,卡车时速20公里,运货比牛车还慢。

印度现在土地还是私有制的,修条路要和几百个地主扯皮,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征地拖了5年才动工。

首富阿达尼集团靠莫迪关系狂揽基建项目,结果被曝“偷工减料、虚报成本”,高铁修了6年只铺了10公里。

一个项目要盖80个章,法院积压4260万案件,等判决等到桥都塌了。

莫迪喊出“100万亿卢比基建计划”,结果政府实际投入不到GDP的2%,穷得连水泥都买不起。

结果就是服务业占印度GDP 55%靠IT外包、金融、旅游撑场面,但全是虚假繁荣。

所以也不怪美国这些国家不给印度真正的技术和支持,我就算给你了,你的基础这么差,你也接不住啊。

印度缺乏国内的根基,想要对抗美国,无非是空喊一句口号。

既然印度老是想对标中国,建议莫迪好好来中国看看,看看中国的现代化都是怎么搞的。

参考资料:

1、每日经济新闻《开始反击?印度突然宣布:拟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关税!印度股市下跌》

2、环球网《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已致288人死亡 数百人受伤》

3、环球网《每年涌入20万高中生,每天学习超12小时,他们寻梦印度“高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