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婚姻出现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出轨而不是修复感情?真实答案扎心了!

背叛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婚姻出现问题的结果,正因为婚姻让人感到痛苦和压抑,所以很多人才会选择通过背叛的方式来排解这种负面情绪

背叛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婚姻出现问题的结果,正因为婚姻让人感到痛苦和压抑,所以很多人才会选择通过背叛的方式来排解这种负面情绪,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但即便如此,背叛从来都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唯一选择,作为率先觉察到婚内问题的一方,为什么很多人最后都会选择出轨而不是修复感情呢?

一个人不做一种选择无非是出自两种原因,一种是主观上的不想选,一种是客观上的不能选。

面对婚姻问题,我们都知道背叛是一种极差的策略,不仅会破坏关系,还会对伴侣造成直接的伤害,因此,多数背叛者也并不是蠢到不懂这个道理而背叛婚姻,只是在做选择的一念之间,他在主观上的情感因素或者客观上的处境因素更倾向不管不顾,最终促使他做出了背叛这种混账事。

同样的,在踏出背叛这一步之前,背叛者也并非意识不到直面夫妻矛盾、解决问题更为明智,绑住他手脚的不是“不懂”而是“不敢”或者“不能”。

“不敢”往往源于对伴侣的成见和刻板印象,认定不论自己怎么表达,对方一定会坚持己见且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不如隐忍;

“不能”往往源于对冲突的恐惧和创伤,认定冲突爆发只有百害而无一利,除了让关系撕裂、气氛紧张,冲突永远无法被解决不如逃避。

对于感觉自己“被困住”的当事人来说,比起对的选择,大家往往更倾向于做那些行动起来更容易的选择。

哪怕能有一种“我在自救”的幻觉也是好的。

什么是更容易的选择呢?那就是主观上顺从我们的需求和欲望,客观上符合我们处事能力的。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学习遇到困难了应该去解决问题一样,人人都知道直面问题是正确的,但由于解决问题本身很痛苦,让人如坐针毡并且自我怀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把问题扔到一边,索性用游戏、用玩乐来麻痹自己,回避那些让我们感到难受的问题。

同样的,在婚姻关系里,很多背叛者在面对婚姻问题时采用的实际上是同一套逻辑——做相对而言更容易的事情。

那么这种思维逻辑到底是怎样在背叛者身上发挥作用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从主客观层面来具体拆解背叛者视角下的“难”和“易”:

01

主观层面:难的是

面对自己,易的是顺从情绪

一段关系出现问题,身处在其中的人最先感受到的其实是一种情感上的不适,这种不适往往会扭曲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而修复感情要做的恰好是去深入觉察这些判断。

比如在一段婚姻关系里,两个人都忙于处理工作和家庭琐事,少有沟通和交流,即便一方主动向另一方表达自己,得到的也总是敷衍甚至是冷漠的回应,或者一方因为焦虑孩子发展,不断的打压伴侣,埋怨对方赚钱少,有意无意的把他和其他人作对比,这其实都会让另一方感到自我价值被损害、对方已经没有那么爱自己了等等。

修复感情在主观上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身处其中的人首先得承认并且接纳婚姻出现的问题,直面自己的这些糟糕感受甚至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而这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它往往需要一个人克服很多心理阻碍,乃至于自己最害怕的一些东西,比如对婚姻幻想的破灭、对伴侣理想化滤镜的去除,包括对无能自我的接纳等等。

很多人在意识到婚姻矛盾之后,可能一开始也想过要去解决问题,但是一触及到那些他内心比较恐惧的事情,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甚至是绝望的情绪,所以出于自保或者是防御心理,相当多的人宁可选择自我欺骗,也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抛入那种绝望的境地,因此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往往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些问题不断扩散,直至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局面。

再比如很多人明明察觉到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两个人的交流总是停留在表层,少有对另一方的关心和探索,但一想到修复关系意味着要把这种感受层面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问题放到台面上来说,让这段关系的不堪面赤裸裸的暴露出来,很多人就会感到恐惧。

所以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情境时,只会选择一忍再忍,任由关系按照这个方向持续下去,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少,而那份未被填补的需求在遇到一个新的人时彻底被引燃,人就会被欲望和需求牵引,做出背叛这样不理智的决定。

选择背叛很多时候不是一瞬间的决定,而是在婚姻生活出现矛盾的每个当下,感受到问题的人为了让自己更舒服,为了回避那些真实的恐惧,都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回避那些具体的问题,而背叛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回避之中最终会到达的结果,他是一个人在主观层面所有“易”的总和。

02

客观层面:难的是

调和矛盾,易的是覆盖问题

如果说背叛只是背叛者单方面的决定,而修复感情往往涉及到双方的问题。

正因为修复感情是一种互动的、渐进式的行为,所以也就注定了它在客观层面就是比背叛这种选择更难实现。

很多背叛者在意识到婚姻问题时可能并没有想到背叛,甚至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的可能都是去解决问题,修复关系,但为什么最终会发展到背叛这个局面呢?除了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的主观上的逃避之外,其实还涉及到一种客观上能力不足问题,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有心无力”。

矛盾出现了,做出调和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把问题放到台面上来说的勇气,很多人在挣扎之中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做出了调和局面的决定,可是实现修复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当他做出一种行动,而伴侣反应平平甚至是负向打击时,这往往会极大的削弱一个人想要解决问题的意愿。

比如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伴侣的沟通变少,关系变得冷淡且浮于表面,所以鼓足了勇气去找伴侣谈论这件事情,试图和伴侣进行深度沟通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但另一方在面对他的沟通邀请时总是冷淡回应、不甚在意,或者在沟通过程中一味地指责伴侣,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对方身上,那么这个人肯定会因为这种回应受挫,乃至于做出“这段婚姻彻底没救了”这样的情绪化结论。

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问题往往有两个:一个是人的问题,即另一方性格或者认知上的矛盾;一个是术的问题,即沟通策略上的误区,想要解决问题的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人在和另一半沟通时,由于另一半本身也积怨已久,对婚姻和伴侣都充满了各种负面情绪,所以难免会在沟通过程中只顾着自己的情绪宣泄或者一味地给对方提要求,而忽视了对方发起沟通这一行为本身的真诚和善意,这就导致沟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变成了一种对抗,反倒激化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这个时候,如果想要修复的一方不能去共情和理解另一方,而是被对方的这种负面反馈所影响,那么他就很容易放弃这一决策,彻底对这段关系失去信心,既然主动解决问题也没用,那不如索性放弃,免得给自己找不痛快。

还有一种情况是伴侣在积极配合沟通,但发起沟通的那个人本身能力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对方,自己在沟通过程中不愿意表达自己,甚至因为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就开始端架子,老想着让对方来解决问题,那么另一方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因为感受不到诚意而退缩,让沟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所以你会发现,即便一个人在察觉婚姻问题之后抱着修复关系的意愿去做了尝试,如果他本身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也很容易因为沟通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诸如对方的负面反馈、问题本身的推进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对他持续修复关系造成阻碍,乃至使他想要放弃这一决定。

相对的,背叛则是一个更容易做出的决定,因为它从始至终只关乎背叛者自己,相比于和伴侣进行麻烦的沟通,直接用新的对象和新的体验来覆盖这些糟心事则容易得多,很多背叛者正是因为无法应对修复关系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最终才选择用出轨这种方式去覆盖问题,这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一种掩饰。

可以看到,不管是主观上的逃避,还是客观上的无能,这些都会促使一个人在修复感情和背叛之间选择后者,所以很多时候未必是背叛者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危害性,而只是他没有修复关系的心力和能力。

但背叛最终也只是短暂的营造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假象,甚至会让他们出现一种“强大”的幻觉,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局面,实际上,那些未被解决的问题并不会消失,而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难以应对。

所以被背叛方也不必被出轨者的强势面具给唬住,逃避无法让问题消失,唯有直面自己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变得强大,最终也更容易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