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郑州,短时间内城市多地积水严重,交通一度陷入瘫痪,然而,在暴雨肆虐后的短短24小时内,郑州市区交通秩序迅速恢复,城市运转重回正轨,这场暴雨不仅是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更彰显了郑州在极端天气下的强大韧性。
一、暴雨突袭:城市面临严峻考验
8月7日中午11时30分至下午13时20分,郑州市气象部门连续发布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一路升级,气象数据显示,中原区平均降水量达94.7毫米,高新区平均93.0毫米,金水区平均57.0毫米,二七区平均50.4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中原区市政府站,达191.1毫米,最大小时雨强87.5毫米。如此强度的降雨,导致郑州市区多处积水严重,交通受阻。
暴雨导致郑州市区形成较大积水点位32处,主要集中在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封锁桥涵隧道14处,其中京广路隧道、兴隆铺路隧道等关键路段积水严重,车辆无法通行。此外,暴雨还导致郑州地铁7号线部分站点暂停运营,多条公交线路停运或绕行,城市交通陷入瘫痪。
二、应急响应:多方联动迅速行动
面对暴雨的严峻挑战,郑州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多方联动,全力应对。
城管部门:全员出动,强排积水
暴雨来临前,郑州市城管防汛应急队伍提前出动,对各重点部位、易涝积水点进行警戒、疏导、值守。降雨过程中,全市城管系统防汛应急力量对市区道路易积水区域、桥涵、隧道进行不间断巡查和强排作业,及时清理道路收水井、桥梁泄水孔、隧道收水口等收排水设施的杂物,加速排水。据统计,此次降雨全市共出动市政、河道、环卫等防汛人员约19100余人次,防汛车辆装备约1600余台次,参与抽排移动泵车110余台次。
铁路部门:科学调度,保障运输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对部分铁路区段采取限速等措施,有序组织列车开行,防止旅客列车涉险。郑州站、郑州东站等车站提前在站台、地下通道等关键处所布设防汛沙袋、防滑垫等,及时清理积水,做好重点旅客引导。同时,铁路部门还联合当地公安等力量,成功安置了100余名受困群众。
交通部门:调整运营,疏导交通
暴雨导致郑州地铁7号线部分站点暂停运营,郑州公交集团迅速调整公交线路,绕行积水路段,确保市民出行。此外,交警部门对积水较深的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绕行,避免交通拥堵。
三、交通恢复:城市韧性彰显
在多方联动、全力应对下,郑州市区交通秩序迅速恢复。
道路通行:主要道路恢复畅通
8月8日早上9点,记者在郑州市区看到,城管工作人员正加紧清洁路面,全市各主要道路均已恢复畅通,金水区正弘城、市民新村北街二七路、河南饭店门口等积水点位积水已退;中原区建设路桐柏路口、农业路桐柏路口等路段恢复正常通行;二七区京广中路隧道恢复畅通,京广路陇海路口交通秩序正常。
公共交通:地铁公交逐步恢复
8月8日,郑州地铁7号线恢复正常行车秩序,部分暂停运营的站点恢复运营,同时,郑州公交集团逐步恢复受暴雨影响的公交线路,确保市民出行需求。
市民反响:点赞城市管理
“没想到暴雨过后这么快交通就恢复了,为郑州的城市管理点赞!”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暴雨过后,郑州市民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出行体验,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表示赞赏。
四、未来展望:持续提升城市韧性
此次暴雨应对,不仅检验了郑州市应急管理体系的成效,也为未来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对能力
郑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动,实现信息共享,提前预警,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水能力
郑州市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排水能力,对易涝积水点进行改造,增加排水设施,确保暴雨来临时能够迅速排水,减少积水对交通的影响。
提升市民意识:共同守护城市
郑州市将加强市民安全教育,提升市民应对极端天气的意识,鼓励市民在暴雨来临时减少外出,注意出行安全,共同守护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