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何这届残阵男篮让人满意?

颁奖礼上,执意站在边角的郭士强被请到了C位,为什么这支纸面实力不强的队伍,反而比2023年那支阵容完备,名帅领衔的男篮打

颁奖礼上,执意站在边角的郭士强被请到了C位,为什么这支纸面实力不强的队伍,反而比2023年那支阵容完备,名帅领衔的男篮打得更让球迷满意?郭士强与乔尔杰维奇带队的区别到底在哪?

最主要的,就是与主帅的情感联结。2023年夏天,胡金秋首次入选世界杯,但整个夏天,乔尔杰维奇与胡金秋的交流,却总共不超过10句话。第二战对南苏丹,胡金秋坐穿了板凳席也没登场,第三战对波多黎各,王哲林表现不佳,但胡金秋也只捞到4分钟,用人问题赛后引发球迷舆论热潮。

胡金秋透露,乔帅从未私下与他沟通过上场时间,他对自己在球队的定位也没有清晰的概念。第四战对安哥拉,第一节还剩5分钟,乔帅突然叫到胡金秋时,后者甚至不敢相信,还特意确认了一遍。大秋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场,是坐在对面观众席,已经卸任主教练的杜锋,对着大秋竖起了大拇指,给了他信心。此后胡金秋每一次得分,他都会望向杜锋,后者便次次给他大拇指的鼓励。最终胡金秋砍下20分,但同时乔帅也矫枉过正,完全弃用了王哲林,导致胡金秋累得气喘吁吁。

崔永熙和周鹏也都透露,连续大比分输球后,全队士气低沉,队员们都沉默不语,乔帅也不知该如何鼓舞大家。包括到了23年亚运会,赵继伟也说乔帅对他没有过特殊的交流。

23年的连续失利,让不到30岁的赵睿已萌生退意,“如果不是郭指导劝我回来,我已经想结束国家队生涯了。他很相信我,给我队长的职责,现在看来,我觉得是一种相互成就。”今年亚洲杯半决赛,赵睿用24分带队晋级后,他与场边的郭士强深情相拥。

当郭士强因首战批评王俊杰而引发球迷热议后,王俊杰却主动站出来力挺郭导:“他让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就是:‘人是我选的,战术是我布置的,出了错一切都算我的’这给了我们动力,没有了任何顾虑。’”

廖三宁小组赛发挥不佳,郭导协同教练组不断地开导他,让他坚持攻坚,放心做自己,这才有了他半决赛一次次撕裂新西兰腹地的表现。

今年7月国家队在杭州集训,球队主动提出让家住杭州的胡金秋去看望妻儿,但胡金秋婉言拒绝,坚持以身作则,过家门而不入。包括备受争议的高诗岩与程帅澎,用一次次凶狠的防守拼抢,回报着主帅的信任,让你很难不想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名句。

其次,是思维认知的水平。23年世界杯,中国队内外线的传导球频繁出现失误,被对方抓着打反击;对阵菲律宾时,三分线外被克拉克森投疯了,中国队也没有及时暂停更换防守,这让球迷对乔尔杰维奇的临场执教产生了质疑。

对此崔永熙给出了答案:中国球员打小的思维习惯,就是等教练下达明确的指令,否则不敢改变策略,但塞尔维亚球员从13岁开始,训练体系就非常统一,与主帅的默契,是可以临场自己做调整的。

乔尔杰维奇篮球理念的先进性毋庸置疑。比如,他与胡金秋有限的交流中,就提到了一定要练3分,提升射程。这才有了25年CBA六场总决赛,胡金秋三分10中7的惊艳表现。赵继伟特别提到,乔帅全新的短传、短顺下、空切等理念,队员们都非常不适应,国家队与青年队接受的完全是两种体系。赵睿也反思到,与中锋的高低位配合,大打小的错位机会等,训练都练了,比赛也真出现了这些机会,但球员还是不能及时自动地做出反应。

彼时处在助教团的郭士强,理念一定会受到乔帅的启发和影响。我已经不止一次解析过,这届亚洲杯,男篮多了欧洲球队的范儿。但郭导在亚洲杯采用了更适合国内球员的临场方式,镜头能够捕捉到,他不断地对球员比划不同的战术手势,以确保球员能及时执行,甚至还在场边,精细地指挥胡明轩,及时补上了联防的弧顶空位。也因此,中国队的“二三联防”,被球迷戏称是“三三联防”,毕竟场边多了一人。

最后,是对战术布置的理解。2023年亚运会,对菲律宾最后一攻弹框而出,中国队失去决赛机会,颜面扫地。当回想暂停时乔帅到底布置了什么,队员们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胡金秋回忆,乔帅布置的是:谁出机会就大胆投;赵继伟说乔帅强调:通过战术往里冲、造杀伤;赵睿则斩钉截铁:“在场上球员打得根本不是教练布置的战术”。

乔帅真正的战术细节现在已无从得知,但他与队员间的互相理解明显存在障碍,毕竟当初的翻译,都能把乔帅的“do you wanna fight!”翻成“你们跑起来!”。这可能也就解释了为什么24年亚预赛憾负日本男篮,暂停后最后一攻竟无人接应,由防守工兵朱俊龙懵逼地运球,甩出了一记无奈的超远3分。

而本次亚洲杯决赛,球员们则完美执行了战术,最后3.9秒为胡明轩跑出了绝杀机会,只是差了那1cm的运气而已。

这绝非对两位主帅的拉踩,只是先进的理念,也需要时间和人力的培育才能萌芽,在不少年轻球员集体逃离CBA舒适区的同时,又有没有更多教练,愿意旅外深造学习呢?毕竟他们,才是能让先进理念,更好实现本土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