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刘禅为什么是最没出息的帝王?他的子女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大家好,今天要聊的话题是“最没出息的帝王”。而这个“宝座”,无疑是非蜀汉后主刘禅莫属了!这位仁兄啊,他可是生生将父亲刘备

大家好,今天要聊的话题是“最没出息的帝王”。而这个“宝座”,无疑是非蜀汉后主刘禅莫属了!这位仁兄啊,他可是生生将父亲刘备和宰相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给断送了。更可悲的是,他的“丰功伟绩”还让后世子孙们吃尽了苦头。

刘禅的生命轨迹,用四个词来形容,就是“平静地死去”。可是啊,这种安逸并不是真正的舒适,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他以为投降魏国就能安享清福,却不曾想到,自己其实是跳进了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

01 归降之意犹存

刘禅自小柔弱,与刘备的英明、诸葛亮的智谋、蜀汉的宰相相比,犹如秋叶之于松树,相形见绌。他沉醉于花天酒地,对国事漠不关心,似乎与臣子们并无深切的情感牵绊。为了稳固王位、延续荣华,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自诸葛亮逝世后,蜀汉如同日落西山,气息奄奄。魏国乘此机会,派遣邓艾、钟会两路大军讨伐蜀汉。蜀汉的抵抗虽激烈,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尚先后牺牲,成都岌岌可危。

此时,刘禅召集百官商讨对策。群臣纷纷主张坚守成都,誓与魏国一决高下。然而,刘禅却提出惊人意见,决定投降。他说:“我们不能打败魏人,不如早日投降。”他认为这样既能保命,又能得到魏国的奖赏,从此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他质问群臣:“为什么要为一个将死的国家卖命?”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一些官员为求活命,动起了投降的念头,却无人敢公开表露。有些官员义愤填膺,斥责刘禅无颜无耻,不仁不义。其中,刘禅的五子刘谌反对最为强烈。

刘谌含泪劝道:“父亲,切勿这样做!您忘了爷爷刘备一生坎坷,为的是重振汉朝。您忘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吗?您忘了那些为蜀汉捐躯的勇士吗?怎能让他们流血流汗?您不能违背他们的意志。”刘禅听后心生不快,认为刘谌在责怪自己。他一意孤行道:“别说了,我意已决。你们都是我的臣子,我的命令就是马首是瞻。我要投降,那就一起投降吧!”

于是,刘禅命人前往魏国投降。蜀汉官员无奈,只好照做。就这样,刘禅轻易地将蜀汉送给了魏人,成为一桩耻辱的佳话。刘谌见父皇竟如此无耻,心如刀绞。他没有像父亲那样屈服,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荣耀的道路。他来到刘备的“昭烈殿”,与爷爷刘备伤心地道别,然后挥剑自尽。

02 投降带来的痛苦

刘禅投降后,魏国的司马昭把他全家人都迁往了洛阳。虽然司马昭并没有杀死他们,但也没有给他们任何逃脱的机会。他将他们囚禁在一个华丽的牢笼中,让他们每日都受到人们的监视和嘲笑。

尽管刘禅被囚禁,但他并没有感到后悔,也没有责备自己。相反地,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告诉司马昭说:“我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洛阳,这里的景色和美食远比成都更美妙。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蜀汉,就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吧。”

然而,司马昭对刘禅的话并不屑一顾。诸葛亮认为刘禅缺乏气节和良知。他冷冷地笑了笑,说道:“既然你如此高兴,那我就赐予你一个太平王爷的封号。你可以在这里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

“安乐公”这个封号听起来似乎很尊贵,但实际上却充满了讥讽和嘲弄。这句话意味着“生而忧愁,死而安乐”,暗示着刘禅的生存主要是因为生于乱世,而且有人替他统一天下;而他死亡的原因,则是因为一直生活在安逸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保护他。

刘禅不明白司马昭的真实意图,以为他是在真心称赞自己。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这个封号,定居在洛阳,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然而,刘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投降仅仅是一个开始。

03 投降带来的灾祸

刘禅投降后,蜀汉军民并未个个如其所愿,像大将军姜维、太子刘璇等人心不死,仍图复国。他们私下勾结魏国大将钟会,阴谋除去邓艾这位魏将;等待司马昭与钟会自相残杀,双方都得不到好处;最终揭竿而起,重掌蜀汉。

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但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钟会并不可靠。尽管钟会有谋反之心,却不愿蜀汉中兴,只图自立为王。因此,当他听到姜维和柳玄的计划时,根本不愿意合作,反而设下圈套,意欲将两人一举拿下。

钟会首先用阴谋诡计,唆使司马昭除掉邓艾。随后,他以姜维、柳玄的名义赠予两人带毒的甲胄、武器。姜维与柳玄不明就里,欣然接受,却已身中剧毒。正当他们要举事之时,钟会突然发兵袭击。两人已中毒颇深,毫无反抗之力,全家被杀害。

姜维和柳玄以身殉国,但他们的宏图大计被奸佞之徒所破坏,美梦也被一位无耻的帝王出卖这。些人的风骨比起刘禅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却未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04 投降者的报应

刘禅归蜀后,虽身在魏国,却无高尚待遇,反成为人们嘲讽之目标。他自认为拥有幸福,然而却生活在别人的监视与嘲弄之中。刘禅虽未丧生于魏国之手,却已遭受天道的惩罚。他的屈辱与痛苦,并非源自自身的安逸,而是因为他的苟且偷安。

当初,刘禅归降蜀汉,人们并不都跟随他。有许多蜀汉百姓负隅顽抗,甚至逃跑。然而,他们全被魏兵屠杀。成都的居民更是被卫兵抢掠一空,生活陷入绝境。刘禅的投降,使无数无辜生命消逝于无形。

那些惨死的生灵与充满怨气的魂魄,向这苍天诉说着刘禅的罪行。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刘禅及其家人进行报复。

时机迅速降临。永嘉之变是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叛乱。此次匈奴发动大型进攻,目标直指魏国。匈奴攻破魏国防线,直逼魏国腹地。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最终,他们攻到魏国都城洛阳,将洛阳城破坏得一片狼藉。

然而,洛阳城是刘禅及其家人居住之地。当匈奴攻破洛阳城时,他们根本来不及防御或逃跑。最终,他们被匈奴人找到并杀害。刘禅的四子及其儿孙们皆被匈奴所杀,从此刘禅一家香火断绝。

这些皆是刘禅自甘堕落后的报应。他原以为只要自己屈服,便能安稳地活下去,却不曾料到这是自寻死路的愚蠢行为。他本以为能够安乐而死,却未想到此举会激起民愤。他本以为自己的苟且偷安能够保全家人,却不明白这样的生活会让他与家人一同走向死亡。

05 结论

刘禅可堪称真正的“安乐公”。他为了个人的私欲,不惜牺牲蜀汉的繁荣,将百姓的疾苦抛之脑后,将自己的平安置若罔闻,将一己之利置于国家存亡之上。他不是一代最大的败笔是什么?他不是一代最悲哀、最滑稽、最令人痛恨的帝王又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