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为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9月22日,雷军的两条社交动态让科技圈热度骤升。先是分享健身打卡照,记录日常锻炼进度,评论区里网友纷纷称赞他状态在线;一小时后,他正式官宣: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7点发布,发布会后还将开启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定为《改变》,届时会详细介绍玄戒芯片与小米汽车的相关情况。
这条官宣消息迅速引发关注,网友们的期待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好奇小米17系列的实际表现,不少人表示已等待数月,就盼着新机发布;
另一方面,大家对玄戒芯片的细节和小米汽车的故事充满兴趣,还有人直言“就等周四直播,不想错过任何信息”。
▲ 图源:微博
2011年,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1999元的定价打破当时市场格局,引发广泛关注。但受代工厂产能限制,第一批仅生产出1万台,部分用户因买不到手机表达不满。面对质疑,雷军带着团队进驻仓库,和工人一起调试生产线,即便手指被划伤,简单包裹后仍继续工作,最终逐步解决产能问题。
这种坚持的态度,一直贯穿小米发展历程。此次即将发布的小米17系列,雷军给出了清晰定位:小米17是“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Pro版主打“小尺寸科技影像”,ProMax则是“最强科技影像旗舰”。全系搭载的澎湃OS3,被称作“跨代升级”,这背后是小米多年的技术积累。
从早期邀请用户在社区反馈问题、优化产品,到如今推动卫星通信纳入行业标准,小米已不再是当年仅靠性价比立足的初创企业。2025年数据显示,小米4000元以上高端机型销量同比增长48%,在中国市场重回第二梯队前列,成功从“价格导向”转向“技术驱动”,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技术先锋”。
▲ 图源:微博
比起新机,年度演讲中将要重点介绍的玄戒芯片,更能体现小米在硬核科技领域的投入。雷军今年5月就曾提到,要成为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研发是必须攻克的难关。第一次造芯尝试受挫后,小米调整方向,将目标锁定在高端旗舰SoC,玄戒芯片立项时就明确要求:采用最新工艺制程、达到旗舰级晶体管规模、性能与能效进入第一梯队。
为实现这一目标,小米制定了长期投资计划:至少投入十年、至少500亿资金,稳扎稳打推进研发。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芯片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35亿,研发团队规模超过2500人,今年预计研发投入还将超过60亿。
雷军表示,这样的投入规模和团队配置,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能排在前三。要知道,芯片研发尤其是高端芯片研发,不仅周期长,且需要持续巨额投入,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勇气涉足,小米的这份决心,从投入数据中就能清晰看出。
如今,玄戒芯片的首款产品玄戒O1已完成研发,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目标是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这让人想起2015年,小米就曾顶着压力投资10家核心零件厂,即便在屏幕供应面临风险时,也凭借自主技术储备与供应商达成合作,保障产品生产。从掌控核心零件到自主研发芯片,小米用了十年时间,这份坚持比单纯的参数更有说服力。
▲ 图源:小米官网
小米汽车也是此次演讲的重要内容。造车与重启芯片研发几乎是雷军同时做出的决定,他曾表示,这相当于“押上了小米前十年的积累”。小米SU7上市后表现不俗,前8个月累计销量达22.48万辆,8月还拿下中大型轿车销量冠军。不过近期的召回事件,也让小米汽车面临一定挑战。
9月19日,11万多辆SU7因辅助驾驶相关问题召回,占累计交付量的三分之一。面对这一情况,小米快速响应,通过OTA远程升级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用户往返4S店,既体现了智能汽车的优势,也展现出应对问题的坦诚态度。虽然辅助驾驶领域出现问题并非个例,但SU7作为小米首款汽车产品,承载着市场对小米“科技+制造”能力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与网友的高期待不同,二级市场对小米的反应相对冷静。9月22日收盘,港股小米集团股价下跌1.06%,报56.1港元。这一现象不难理解,芯片研发和汽车制造都属于长期投入领域,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收益,投资者更关注短期盈利情况。但在普通用户和米粉眼中,小米的价值不止于股价。
15年时间里,小米从最初被质疑“不懂手机”的门外汉,成长为进入世界五百强的科技企业;雷军也从当年需要蹲守工厂的创业者,变成能带领团队投入百亿研发芯片的企业家。此次年度演讲主题定为《改变》,或许不只是介绍产品升级,更想讲述小米从生存到成长的蜕变,以及在挫折中不断坚持的历程。
9月25日晚7点,小米17系列将正式揭开面纱,玄戒芯片的实际性能、小米汽车的后续规划也会随之公布。但对很多人来说,更期待的是雷军在演讲中分享的“背后故事”。毕竟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花十年时间攻坚硬核科技,也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愿意坦诚分享发展中的真实经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