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沟通。”
有些时候,沉默虽然是金子,但发声却是钻石,其中的份量是不同的。
人情世故上,你既然又不是人家心里的蛔虫,你不说出自己心里话给人家。
那么,人家又怎么可能猜得透你?
事实上,有些藏在心里的话,永远也是改变不了现实的。
别做一个羞于表达的人,我们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出色而优秀的人。
表达争取机会,沉默错失良机
实际上,那些会哭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奶吃。
哭,既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强烈需求,又能靠自己的声音展现出力量。
唐代白居易初到长安时,带着诗稿拜访名士顾况。
顾况看到名字笑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立即改口:“有此才情,居天下亦易!”
显然,如果当初白居易羞于展示自己的诗歌,可能就永远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表达这东西,不管是说出来的,还是写出来的,也是表达。
《论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人这辈子,千万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位置,要担心其实反而是问自己凭什么立足。
学会主动去表达自己,就是展示“凭什么”的起先过程。
然后,在表达的过程里,找到生活里的一些答案。
表达赢得尊重,软弱招致欺凌
人啊,越是退缩,别人越觉得你好欺负。
就好像一个人在欺负你时,你非但没有反抗,反而在那沉默的话。
那么,对方反而会更加没有心理负担地欺负你。
南唐徐铉出使宋朝,满朝文武因不善辞令而不敢主动去陪同。
于是宋太祖派了个不识字的侍卫去接待他,哪怕徐铉口若悬河,侍卫也一律回答:“不知。”
最终,徐铉全程无可奈何,反而对宋朝心生敬畏。
《诗经》有言:“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很多时候,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却可以引以为戒。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尊重别人的表达,哪怕有时自己并不觉得是那么回事。
但是,自己也能从其中听见一些真实的东西。
也唯有敢于表达立场的人,然后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表达促进理解,沉默滋生误会
很多隔阂,都源于该说时没说。
很多误会,都在于该解释的时候从不解释。
春秋时,齐桓公与管仲率军伐楚。
楚国使者质问他:“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若齐军沉默不语,岂不坐实了无理入侵?
但是管仲从容应对:“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一番话既表明了出兵理由,又维护了王室尊严。
罗翔老师说:“误解是人生的常态,理解是稀缺的例外。”
但至少,在误解面前,我们要给自己被理解的机会。
人生在世,别让羞怯成为自己人生里的枷锁。
就像种子必须破土,才能见到阳光一样。
你的想法、你的需求、你的界限,都值得被听见。
从今天起,练习表达:
对不公平说“不”,对欣赏的人说“爱”,对错误的事说“停”。
你会发现,世界也因此开始认真倾听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