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重拳打东南亚,却放过了真正的“诈骗中心”,印度骗子笑麻了

美国准备对东南亚的电诈动手,但北美那边的诈骗其实是印度大兄弟的业务圈。美国财政部最近宣布,要对东南亚的19个诈骗团伙进行

美国准备对东南亚的电诈动手,但北美那边的诈骗其实是印度大兄弟的业务圈。

美国财政部最近宣布,要对东南亚的19个诈骗团伙进行严厉制裁。

主要是因为这些诈骗集团实在太猖狂了——让美国一年损失超过一百亿美元

财政部在声明里直接点出:东南亚这些诈骗活动严重威胁到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导致上万人像奴隶一样被控制。

东南亚诈骗集团一般业务就在亚洲,怎么延伸到北美了?

对美国人来说,诈骗电话可能还是来自地球另一边的印度,难道东南亚诈骗集团开始拓展北美的业务,都想挣美刀了?

重点是美国这次公布的19个诈骗团伙里,光柬埔寨就占了10个。

柬埔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国内仅有一些服装制造和简单的组装业等利润微薄的产业。贫困的经济状况使得不少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些团伙能在柬埔寨扎根,背后肯定有人“罩着”,给他们供水供电、提供各种便利。

这也说明,电信诈骗在东南亚已经不只是小打小闹,它甚至成了某些国家的支柱产业,来钱太快

美国要动电诈,可以说是动柬埔寨的钱袋子,柬埔寨首相洪森之前就公开怼过美国,说他们手伸得太长,根本不尊重别国。

中国人对电诈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估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突然一个陌生号码打进来,要么说是公安局要求配合调查,要么说是电商客服要给你退款,甚至还能准确报出你的名字和身份证号......

你肯定也在新闻里看到过,有些人轻信了所谓“高薪招工”“海外务工”的诱惑。

结果一出境就被控制,手机、护照全被收走,最后被强行带到了缅甸、柬埔寨这些地方的诈骗园区。

因为太多人被骗了,中国之前重拳出击确实把缅北的电诈窝点狠狠打击了一波,很多团伙被端掉,嫌疑人也被押送回国受审。

但铲除的主要是缅北的电诈势力,但除了缅北,周边还有不少地方同样是电诈的“重灾区”。

比如缅东地区,像妙瓦底一带,那里地方武装控制、政局复杂,电诈园区照样在运转。

还有柬埔寨,菲律宾,背后牵扯利益复杂,清理起来非常困难。

可以说电诈在中国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警惕、人人喊打。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美国也是电诈的“重灾区

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光是2022年一年,全美就接到了超过240万起诈骗报告,损失金额接近89亿美元!

这还不包括很多羞于报案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被骗的人。

那美国人都被怎么骗呢?套路其实跟咱们这儿有点像,但也带着点“美式特色”。

比如最常见的是冒充社保局或者国税局,说你社保号异常、涉嫌逃税,不马上处理就要被抓走。

还有一种是伪装成亚马逊或苹果客服,说你的账户出现异常消费,诱导你提供银行卡信息。

另外,疫情之后网络购物增多,虚假快递短信、中奖诈骗也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人冒充移民局,针对新移民或留学生进行威胁诈骗。

可以说,电诈在美国也已经成了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再加上美国各州法律不同,跨境诈骗难追踪,破案率并不高,很多人被骗后只能自认倒霉。

既然能够诈骗美国人,能够跟美国人对答如流的英文水平,起码达到雅思。

这么高的英语水平然后去干诈骗,所以这伙人应该不是国内的。

很多针对美国的电诈,其实是在印度的,在2016年,新华网就报道过印度电诈分子坑惨美国人的新闻。

9月9日,卢比奥在其社交媒体上宣布将制裁东南亚诈骗集团,收到大量美国网友留言。

绝大多数留言的焦点并不在美国制裁东南亚诈骗集团,而是齐声质问:“为什么不管管印度诈骗?”

电诈这件事,背后其实有很强的“文化亲近性”和“信息熟悉度”。

骗子得了解你的语言习惯、社会规则,甚至最近流行什么梗、怕什么部门、信什么机构,才能编出让人上当的剧本。

印度人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尤其是口语流利、口音也跟欧美比较接近。

很多印度人不仅会说英语,还非常熟悉美国的社会运作方式。

这其实和印度一个很发达的行业有关——客服中心。

印度人英语好,人力成本又低,所以很多欧美公司都把客服业务外包到这里。

可以说,欧美人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印度客服的影子。

但印度人口太多,不是人人都能进正规客服行业。那些受过培训却没被录用的人,不少就转头干起了操作方式很像的电信诈骗。

他们和同样“过剩”的软件工程师一配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

有美国网友表示:印度人像吸尘器一样从钱包里吸钱,日夜都在骚扰。

反过来,你让一个印度骗子来骗中国人,他可能连我们的“居委会大妈”“单位领导”说话是什么口气都学不像。他们不懂中文的语境,也很难模仿我们的沟通方式,打来电话你可能一听就觉得“怪怪的”,直接挂断。

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有人敢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连命都可以不要。

而电诈这个行当,利润往往超过百分之一千——简直可以说是暴利中的暴利。

你想想,打个电话几乎零成本,骗成一单可能就捞走几万甚至几十万。

在这种诱惑下,总有人会昧着良心、无视法律,想尽办法去骗钱。

更现实的是,很多诈骗窝点藏在经济落后、就业困难的地区。

那边的人会觉得:‘反正穷也是苦,骗被抓也是苦,不如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