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们还沉浸在秋季大促“销量翻倍但利润薄如纸”的复杂情绪中,一项更深远的政策变化已悄然逼近。2025年10月15日亚马逊FBA索赔新政将正式生效,彻底改变卖家在库存丢失或损坏时的索赔规则。
此次更新集中于索赔时限缩短和赔偿金额算法调整两大核心变化,几乎影响所有使用FBA服务的卖家。

一、政策变革背景:亚马逊全面收紧成本控制
表面看来,亚马逊刚刚结束的秋季大促成绩亮眼——第三方卖家售出超1.5亿件商品,同比增长50%。
但繁荣背后,中小卖家普遍陷入“高销量低利润”困境。头部卖家凭借雄厚资金抢占流量入口,中小卖家为维持曝光不得不提高广告投入或降低售价,利润率被压缩至不足5%。
亚马逊借机将更多库存风险转移给卖家。此前已有征兆:2025年3月,亚马逊开始将赔偿标准从“销售价”改为“制造成本”,如今进一步缩短索赔时限,形成双重收紧。
三、 赔偿金额算法改变,利润空间再受挤压
除了时间压力,更让卖家忧心的是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直接影响到手金额。
赔偿标准分两种情况:
第一,商品在入库前或存储期间丢失/损坏,赔偿金额仅等于商品制造成本,不再包含运费、关税、广告费等附加成本。
第二,商品在配送途中丢失或损坏,赔偿金额按“预计销售价-亚马逊佣金-配送费用”计算,经过多重扣减后,到手金额大幅缩水。
一个典型案例:某商品售价50美元,制造成本20美元,头程运费5美元,亚马逊佣金7.5美元,配送费4.5美元。
旧政策下,卖家可能获得约50美元赔偿;新政策下,仓库损失仅赔20美元,配送损失赔38美元,差额高达15-30美元。
成本填写成为关键环节:如果卖家未在系统中准确填写产品成本,亚马逊将自动生成估算值,而这一估值通常远低于实际成本。

四、 卖家应对策略:四步构建风险防线
面对新政,被动等待意味着利润流失。卖家应立即行动,建立系统性防御体系。
建立定期检查机制
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库存报告”,设置日历提醒,避免错过索赔时限。建议建立专门的索赔跟踪表格,记录每个异常Case的起始日期、状态与截止日期。
在新的索赔周期下,速度就是金钱,任何延迟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准确填写产品成本
立即前往“库存缺陷和赔偿”页面,为所有在售SKU填写真实的进货价。这是确保获得合理赔偿的基础,可避免亚马逊系统低估赔偿金额。
建议附上供应商发票或采购记录作为备份,以应对可能的争议。
完善证据保存系统
所有与库存相关的证据都应分类存档,包括:进货发票、装箱单(按货件编号分类);亚马逊货件编号、库存报告截图(定期保存历史记录);坏货照片、箱子物流标签(发现问题立即拍照留存)。
特别是对于运输途中损坏的商品,完整的开箱视频和残损照片已成为索赔的必备条件。
考虑多渠道布局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亚马逊政策持续收紧,卖家可考虑同时布局其他销售渠道(如第三方海外仓、自发货模式、其他平台),降低单一平台依赖带来的风险。

对于销售尖锐产品的卖家,还需注意另一项新规:自2025年4月起,所有尖锐物品必须使用硬化塑料或泡罩包装,亚马逊不再接受气泡膜和简易包装盒。不合规产品将被立即销毁,且费用由卖家承担。
卖家面临的不仅是更短的索赔窗口,更是大幅缩水的赔偿金额。唯有将索赔管理从“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和系统化运营,才能在这场平台发起的利润保卫战中守住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