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位妈妈留言,情绪很是自责:"我家宝宝才2岁,我一直很注意他的饮食,从不给他吃糖,可最近发现他满嘴都是黑黑的牙齿,去医院检查居然是严重蛀牙!医生说可能要全麻治疗,我真的很后悔......"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困惑过。
明明没有吃糖,为什么孩子还会得蛀牙?明明每天都有刷牙,为什么牙齿还是变黑了?更让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纪就要承受牙疼之苦,甚至需要全身麻醉进行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婴幼儿蛀牙的真相,以及如何科学护理宝宝的牙齿。
2岁娃没吃过糖,却满嘴"小黑牙"疼到哭,妈妈得知原因,后悔不已小果刚满2岁那年,有一次我在给她刷牙时,无意中发现她的两颗上门牙靠近牙龈的地方有一条细细的黑线。
起初我并不在意,以为只是食物残渣,多刷几次就会消失。可一周后再看,那条黑线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明显了。
我赶紧带小果去看儿童牙科。医生检查后告诉我:"这是早期龋齿,俗称'蛀牙'。如果不及时处理,黑线会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导致牙齿崩解。"
我很震惊:"可我从来不给她吃糖啊!每天也有刷牙,怎么会这样?"
医生耐心解释道:"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解。首先,导致龋齿的不只是'糖',而是各种碳水化合物;其次,刷牙方法不当也起不到预防作用;最重要的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夜间喂奶这个隐形杀手。"
原来,我一直有个习惯——让小果含着奶瓶入睡。医生说,这是导致她蛀牙的主要原因!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奶瓶中的乳糖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为细菌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更让我震惊的是,医生说小果的情况在儿童中非常普遍。据统计,我国3岁儿童的龋齿患病率高达50%以上,5岁儿童更是高达70%!
好在小果的情况发现得早,通过涂氟治疗和改变喂养习惯,我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婴幼儿牙齿护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和重要。
除了吃糖,这些"隐形杀手"也会导致宝宝蛀牙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以为不给孩子吃糖就能避免蛀牙。但实际上,导致婴幼儿蛀牙的"隐形杀手"远不止糖果这么简单:
1. 夜间喂奶和"奶瓶龋"
这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蛀牙原因。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都含有乳糖。当宝宝含着奶嘴或乳头入睡时,乳汁会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
夜间唾液分泌减少,无法及时冲刷牙齿,乳糖就会被口腔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蛀牙,通常会出现在上门牙的颈部(靠近牙龈的位置),呈现出一条黑线,被称为"奶瓶龋"。
2. 隐藏的"糖分"食物
很多家长以为不给孩子吃糖果、巧克力就可以避免蛀牙,却忽略了其他食物中的"隐形糖分"。
例如,市售的婴幼儿饼干、水果泥、果汁、酸奶等,往往添加了大量糖分;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水果,也含有果糖;各种精细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米粥等,在口腔中也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糖。
这些食物残留在牙齿表面,同样会导致蛀牙。
3. 不当的口腔清洁习惯
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给宝宝刷牙,但方法和频率往往不够科学。
有些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换,不需要太认真护理;有些则因为宝宝不配合而草草了事;还有些家长使用不适合婴幼儿的牙膏或牙刷,导致清洁效果不佳。
4. 家族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牙齿的形态、排列、釉质强度等都有一定的遗传性。
如果父母有蛀牙史,孩子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此外,某些先天性疾病也可能影响牙齿发育和质量,增加蛀牙风险。
科学护理宝宝牙齿,这些方法必不可少了解了蛀牙的原因,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科学护理宝宝的牙齿,预防"小黑牙"的出现?
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开始护理
很多家长认为要等到宝宝长出一口牙才需要开始护理,这是错误的。
正确做法是:从第一颗牙齿萌出(通常在6-10个月)就开始护理。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专用的指套牙刷,轻轻擦拭牙齿表面。
1岁后可以开始使用婴幼儿专用牙刷,选择刷头小、刷毛软的款式。2岁前使用清水刷牙,2岁后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但量要极少,仅豌豆大小即可。
记得大果长出第一颗牙时,我就开始每天用湿纱布帮她擦拭。虽然她一开始不太配合,但通过游戏的方式,慢慢养成了习惯。
改变夜间喂养习惯
如果宝宝已经长牙,尽量避免让他含着奶瓶或乳头入睡。
喂奶后可以给宝宝喝几口清水,或者用湿纱布轻轻擦拭牙齿。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睡前喝奶,可以逐渐调整喂奶时间,确保喝完奶后还有时间清洁口腔再入睡。
对于仍需夜奶的宝宝,可以在夜间喂奶后,轻轻擦拭牙齿,或至少让宝宝喝几口水。
科学饮食,控制糖分摄入
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减少精制糖和精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选择无添加糖的婴幼儿食品,自制水果泥时不要额外添加糖分。避免让宝宝频繁吃零食或喝含糖饮料,养成定时进食的习惯。
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可以是刷牙、漱口或至少喝几口水。
小果两岁后,我们家建立了"无糖区"规则——家里不存放糖果、巧克力等高糖食品。同时,我们也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避免购买添加糖分的儿童食品。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的第一次牙科检查应该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进行,最迟不超过1岁。
此后,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定期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早期龋齿,还能及时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咬唇等。医生还可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专业涂氟等预防性治疗。
果妈寄语宝宝的牙齿健康,不仅关乎他们能否开心地吃饭、说话,更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在孩子的营养、安全、教育上投入大量心思,却容易忽视那一口小小的乳牙。但请记住,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习惯——睡前一瓶奶、懒得刷的一次牙、哄娃时递出的一颗糖——可能正在悄悄伤害孩子的牙齿。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避免他们承受牙痛之苦和复杂治疗的恐惧,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
互动话题你家宝宝有没有出现过牙齿问题?是如何预防和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