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随着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以一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64颗在轨卫星标志着吉利星座一期组网部署圆满完成。这不仅是一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更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建设按下“加速键”,也为全球卫星物联网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从技术突破来看,吉利星座的意义非同凡响。作为中国首个完成组网并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其背后是时空道宇全栈自主设计研发的硬实力支撑。64颗在轨卫星实现100%可靠性,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实时通信覆盖,单条通信能力达1900Byte,还具备50dB超强抗干扰能力,通信可用性及可靠性远超国际同类系统。这些数据不仅打破了人们对民营航天技术实力的固有认知,更证明中国民营力量在航天核心技术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我国航天产业自主创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吉利星座为“新基建”和多领域应用注入强劲动力。卫星物联网作为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吉利星座一期组网完成后,在南北纬60°区域内可实现1至2重卫星通信实时覆盖,每天3.4亿次通信能力能支持全球2000万用户,这为交通物流、海洋渔业、工程机械、应急通信等领域带来全新可能。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搭载卫星通信技术的吉利多款车型,即便在山区、沙漠等无公网覆盖区域,也能保障“永不失联”,曹操出行探索将其应用于Robotaxi车队,更是为智能出行安全与效率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航天技术+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向更高质量、更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全球布局视角,吉利星座展现出中国民营航天的国际竞争力。时空道宇已与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及拉美等地区的20余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商用通信测试成功率达99.15%,网络可用性超99.97%。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技术获得国际认可,更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卫星物联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更多地区提供优质通信服务,助力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全球信息网络,彰显中国在航天商业化领域的大国担当。
吉利星座一期组网的完成,只是中国民营航天发展的一个起点。未来,随着 “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的持续完善,“天上的星座”将更深入地走进地面生产生活,为智能出行、产业升级乃至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惊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民营航天力量的持续发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将迎来更加多元、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为人类探索宇宙、利用太空资源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