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升大学”这事,很多人以为只是改个名字、换块牌子,实则背后大有文章。而今天要聊的这所学校,就是那个“别人都升了,就我还卡着”的典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简称“河建”,坐落在河北张家口市。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张家口市技术学校,后来改名次数堪比艺人出道换身份,从察哈尔工业学院、华北工业学校,一路变成今天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它在1978年正式升格为本科高校,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非常“高配”的起点了。
可是——47年过去了,它还叫“学院”。不仅名字没变,连经费也让人直呼“过于真实”:一年仅四亿元的办学经费,在全国高校里根本排不上号。要知道,一些地方“升格”大学的高校,经费动辄十亿起步,这就好比别人开的是V8发动机,它还在靠“人力三轮车”。

别看学校名气不大,人家可不是“混日子”的选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河北省内土木建筑类的老牌强校,在业内还是有点“话语权”的。学校目前开设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在河北本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不少高考生冲着专业报考的目标院校。
但尴尬的是,学校总占地面积仅800余亩,在校生约1.5万人,这在动辄三四万人的综合性大学面前,确实显得有些“迷你”。小体量意味着师资力量、科研资源、实验条件等都受到限制,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得看——钱!

你会说,四亿还少?那我们来算个账。四亿除以1.5万名学生,平均每人一年只分到两万六千多块钱,这还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工资、科研投入……可以说是“省吃俭用”都不够用的局面。
学校想搞科研,没钱;想引进人才,待遇吸引不了;想搞新校区,预算卡得死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就涉及到高等教育体系的“门道”了。我国高校命名是有明确规定的,“大学”这个称号不是想用就能用的。一般要求学校在学科门类、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在校人数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申请更名为“大学”。
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虽然资历老、专业强,但由于规模小、经费少、综合实力有限,始终未能达到“升大”的门槛。加上张家口地理位置相对偏远,难以像省会城市那样吸引资源,加剧了它的“原地踏步”。

虽然目前还是“学院”,但大家也都替它操碎了心:万一哪天升上去了,名字咋起?
目前最有的三个备选方案是:
1、河北建筑工程大学:延续现名,显得自然。
2、河北建筑大学:名字更简洁,辨识度高。
3、河北建筑科技大学:听起来更“高科技”,也显得学科更广。
但这些名字目前也只能成为“梦想版”,啥时候能实现,就看接下来能不能“冲刺成功”了。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默默耕耘的高校,虽无大名,却始终坚守专业初心。在高等教育资源仍存在不平衡的今天,像这样“努力又心酸”的学校,值得我们更多关注和支持。
毕竟,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一夜成名,但它们也在尽力奔跑。希望有一天,河建也能“改头换面”,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