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淮河入海口竟是人工修建?背后故事真让人惊讶

淮河啊,说起它,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分界这事儿,全国人民都熟悉。但你知道吗,这条“中国七大

淮河啊,说起它,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分界这事儿,全国人民都熟悉。但你知道吗,这条“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从前也是一条能自由入海的河,可后来,它的入海权竟然被“没收”了。

这一切,得先从黄河说起。黄河在历史上可不是安分的娃,总是改道。早年间,它一路南下,还跑去跟淮河“合体”呢。两条河一块奔向大海,听起来挺浪漫是不是?但这事儿其实不咋地。原因很简单,黄河带着巨量泥沙一起冲来,把淮河的通路堵个死死的。从1128年黄河开始南侵,到1855年改回北上,黄沙可是整整堆了727年!淮河那时候也是真难,能怎么办呢,只能被逼着转弯,改走长江,再入海。

可别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泥沙遗留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淮河下游直接变成了所谓“地上河”,洪泽湖也由此形成。洪泽湖底比东边平原高出好几米,这不就是个“悬湖”吗?这叫什么事儿啊!水灾问题更是一点没消停,每年汛期,淮河简直是灾难级别的存在。

那时当地百姓过得可苦了,史书也有记载,光是1580年到1855年,这275年里,洪泽湖大堤居然决口了140多次!每次溃堤,下游都遭殃,民众苦不堪言。这么一想,说真的,你特别能懂,为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重要事就是治理淮河。

1950年就开始了,苏北灌溉总渠掀开了治理的大幕。全长168公里,通过科学规划水资源,用来抗旱、防洪。这个渠道,就是淮河下游东西方向的人工入海河道。不过,尽管努力不少,1991年的江淮大水还是爆了大规模灾情。于是,彻底为淮河建专属入海口的想法提上了议程。

1998年开始试挖,当时总投资41个亿,2003年就投入紧急使用了。一期工程效果杠杠的,用了33天,把快44亿立方米的洪水疏导进黄海。那年洪淮湖周围滞洪区,本来30万人要转移,一滴水也没泡着,这工程直接救了灾。

不过,说实话,一期虽好,也没办法彻底满足泄洪需求。怎么解决呢?二期工程上马!2022年夏天已经正式开工,预计2029年完工,到时候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会从100年一遇提升到3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流量也将猛增到7000立方米每秒。这可是个大动作,是条甘冒风雨的命脉啊!

咱再说说淮河治理的现状,目前淮河流域已经有6300多座水库,库容量329亿立方米,密度是每千平方公里快23座,仅次于长江流域。你想啊,治理强度这么大,怪不得淮河会被称为中国最难搞的河流之一。

仔细琢磨,淮河的经历,确实挺有意思。说白了,这条河从某种程度上,跟人类社会也挺像。泥沙带来的困扰、一次次灾难,都是改变的契机。没有这些交织的历史,也就没有现在的人工入海。不管怎么说,治水这种事,真的需要科技与耐心。你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