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月下旬,笔者与友人相约前往包头市昆区仑区卜尔汉图嘎查以北山沟中的探寻卜汉图石刻。









笔者在阅读在《卜汉图石刻》(作者:杨健林)中了解到,卜汉图石刻位于昆河镇卜汉图嘎查东北9公里,昆都仑召北的乌拉山中。该石刻雕凿于悬崖石壁之上。在高 3.1米、宽2.06 米的拱形龛内浮雕一尊藏传佛教金刚手菩萨,高约2米,形体壮硕,一面二臂三目,头戴五股骷髅冠,怒目圆睁,吡口獠牙,左手持绢索,右手握金刚杵,双腿右屈左伸站立于莲座之上。莲座高 0.63 米。









该石刻大约雕凿于清代,可能与昆都仑召有一定的关系。金刚手菩萨,梵文 Vajrapani,因手执金刚杵,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也称执金刚菩萨、金刚勇猛心菩萨等,是佛教的大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金刚手菩萨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八大曼陀罗经》中将其列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金刚手菩萨的形象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是:一面二臂三目,身黑蓝色,头戴五股骷髅冠,发赤上扬,须眉如火,獠牙露齿卷舌,三红目圆睁,十分怖畏,右手施期勉印,持金刚柠,左手忿怒举印,持金刚钩绳当胸,以骨饰与蛇饰为庄严,蓝缎与虎皮为裙,双足右屈左伸,威立在莲花日轮座上,于般若烈焰中安住。



包头境内遗存明清石刻分别是石拐区鸡毛窑子石刻、固阳县银号石刻和大仙山石刻、东河区庙沟石刻、土默特右旗芦房沟喇嘛洞石刻,它们与藏传佛教有着很大关系,雕凿蒙、藏、梵文均与藏传佛教中六字真言有关。上述这些石刻均为包头市级或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卜尔汉图名称由来:“包尔汉图”,蒙古语,意为“有佛之地”。因本村山后原有蒙古族居民祭俸用的佛像,故名。位于嘎查驻地西9.5公里处。地势平坦,以牧为主。主要牧点有百新图沟、虎奔汉沟、杨树沟、大不柴沟、陈四窑沟、平房沟等六处。
文中参考资料来源:
1、《卜汉图石刻》.杨健林
《昆都仑史迹》
2、《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包头市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