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因于凤至和宋美龄的帮助而得以安享晚年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党的根本任务,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问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党的根本任务,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问题,党决定加强工农运动的领导。

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目的是为了推动北伐。

同年2月,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其中。

不过,以英国、日本为首的资本家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引起了全国震动,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声援上海、青岛等地的工人运动。

面对上海风起云涌的反帝运动,列强仍然采取高压政策,并派军舰云集上海,调海军陆战队上岸与租界军警协同镇压中国工人、学生运动。

当时的北洋政府大权主要掌握在奉系手里,面对此事态他们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正率领奉军第三军驻扎北京平,特别是听闻上海租界外国军警枪杀中国工人、学生一事,也不由得义愤难平。除了下令给北洋政府积极处理此事外,还向父亲张作霖请求,要求率军入上海调处“五・卅惨案”。

应该指出的是,张学良在调处“五・卅惨案”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政治水平,不仅安抚了上海市民,还迫使英、日等列强妥协服软。

也是在上海期间,张学良一次在美国使馆举行的接风宴上,偶遇了宋美龄。

张学良赴上海调处“五・卅惨案”,即便是时隔多年后,他仍然对偶遇宋美龄一事十分感怀。张学良晚年时回忆起这段经历,坦承两人彼此因对方气质和出众的才华而相互吸引,有过数次约会。

虽然张学良是军阀家族背景,但从小就接触西方文化,开飞机,吃西餐,打网球,还能说一点英语,这让宋美龄是大感意外。

张学良称宋美龄“绝顶聪明”;宋美龄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有意思的是,张学良称那时的宋美龄还不是很漂亮,而是“越老越漂亮”:“蒋夫人很喜欢我,那时候她还没有出嫁呢,还是姑娘呢。她年轻的时候不是很好看,越老越好看。”

宋美龄

当然,像达到张学良、宋美龄这样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身高样貌虽然也看重,但个人身上的气质以及学识水平,却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磨砺出来的。

张学良并没有避讳当年的他曾被宋美龄的气质所吸引,甚至还萌生了追求的想法:“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

只不过,依常理分析,张学良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大概也就止步于此。

张学良在上海呆的时间非常短,在调处完“五・卅惨案”后就离开了。根据资料记载:张学良6月8日下令教导团从天津登车去上海,6月10日晚上,他本人率领亲随十数人赴沪,至6月13日上午才抵达上海火车站,而在完成任务后,张学良6月22日就从上海离开。从时间上推算还不到九天。

九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张学良后来再也没有返回上海。

等到张学良再见宋美龄时,她已经嫁给了蒋介石。不过,张学良自己并没有想到,当年上海偶然一邂逅,多年之后会救自己一命。

于凤至

不过张少帅在临终前其实还曾透露过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自己当年被蒋介石扣押后,真正救自己的其实并不是宋美龄,而是自己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而于凤至在晚年也曾对女儿说过:宋美龄只不过是蒋介石的一个政治打手罢了。

如此看来,历史的真相是不是远远不止看上去那么简单?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天,“情敌”蒋介石的北伐军把少帅的老爹打出了关外。途中,张作霖又被日本人给炸死了。国仇家恨之下,张学良接手了奉军,并打算接住蒋介石抛来的橄榄枝。

但是,东北形势复杂,张学良对改旗易帜是拖拖拉拉。这让蒋介石有点烦躁,怕夜长梦多。而在此时,宋美龄则替张学良打了包票。年底,张学良终于改旗易帜,在这其中,宋美龄还是了起了不小的作用。当然,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同样居功至伟。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战斗胶着之时,作为第三方胜负手的张学良则力助蒋介石取得了最后胜利。

民国十九年(1930年)11月,蒋介石盛情邀请大恩人夫妇到南京,并和老婆宋美龄设家宴为贵客接风洗尘。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称兄道弟的同时,宋美龄也和于凤至成为了闺蜜,亲密到于凤至认了宋美龄的老娘当了干妈。从那以后,张家、蒋家、宋家堪称是一家亲。

张学良

然而这一切在“九・一八”之后就起了变化,东北被日本人占了,张学良成了“流浪儿”。于是,蒋介石就开始打自己的算盘,把东北军推到了“围剿”红军的第一线。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少帅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宋美龄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不顾劝阻直飞西安。当然,她也不是感情用事,这一来是怕何应钦那帮“借刀杀人”,弄死蒋介石,二来是因为她觉得张学良不会真把自己和老公弄死。

也正是因为有宋美龄的存在,才劝服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当然宋美龄同时也向张学良保证,蒋介石不会秋后算账。

结果果不出她所料,张学良在西安对她礼遇有加,并告诉她软禁蒋介石,只为抗战大业。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那时蒋介石虽然已经同意抗日,但并未在任何协议上签字,把蒋介石放回去无疑是要承担风险的,可张学良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么做。本来这结果挺好,可张学良却错看了蒋介石,非要护送这结拜大哥回南京。最后,自己反而被蒋介石给扣押了。不过,张学良还是上了当,蒋介石对他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原谅。

宋美龄

在西安时,宋美龄对张学良有承诺,说蒋介石不会秋后算账。所以,张学良被扣让她很没面子。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宋美龄一度非常愧疚,还特意在第二天去探望,张学良也只是淡淡一笑:“我个人是很渺小的,如何处置我,我不计较。只要委员长能认清大局,不反悔在西安达成的条件,大家一致对敌,我就安心了。”宋美龄听了以后十分难受,于是,她就找蒋介石理论。可蒋介石却说自己不让张学良来南京,是张学良非要来。而到了南京,是一众大员非要扣押他,跟自己没关系。虽然宋美龄知道蒋介石是在找借口,但也无可奈何。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于凤至回国,在宋美龄的运作下,得以陪伴了张学良4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因乳腺癌,于凤至只能到美国就医。张学良的身边则换成了赵一荻。

据史料记载,到了台湾之后,宋美龄对张学良经常嘘寒问暖,照顾有加。张学良也经常说“是蒋夫人保护了我”。

据郭冠英《世纪行过——张学良传》(根据香港卫视中文台播出的节目整理)记载,张学良曾说过一件事:“我的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蒋先生是要把我枪毙了,我不知道,这个情形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一个东西我才知道。”

张学良所看到的一个东西,据他自己说是一个美国公使写的,内容是宋跟蒋介石说:“你对那个小家伙要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台湾,我把你的事情都给你公布了。”张学良还自己解释,说这个美国公使提到的宋,绝对不应该是宋子文,而应该是宋美龄,也只有宋美龄才跟他有交情。

宋美龄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败退台湾之际,蒋介石曾有意要杀张学良,但是被宋美龄阻挡。

1959年,在宋美龄的建议下,蒋介石终于同意让张学良住到台北。而在此之前,宋美龄就经常劝张学良信基督教。

1961年,张学良终于拿定主意,要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但此时,宋美龄却提出基督教不允许一夫多妻,所以,建议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并娶赵一荻。

于是,一纸离婚协议寄到了美国。而于凤至直到1964年才最终在离婚协议签字。同年,赵一荻终于熬出了头,拿到了少帅夫人的名分。

于凤至的老爹叫于光斗,年轻的时候靠开酒坊为生,后因善于经营而发迹,并成为富甲一方的土豪。而且,他还救过当毛贼时的张作霖。

在入主奉天后,不忘救恩的张作霖登门向于光斗面谢。巧的是,他看见了于光斗的大闺女于凤至,并甚是喜爱,然后占了一卦,卦象显示这闺女是“凤命”。张作霖遂大喜,便张罗着让于凤至和张学良定了亲。

于凤至

民国五年(1916年),两孩子完婚。当时,张学良才15岁,于凤至比他大3岁。所以,张学良一直叫于凤至“大姐”。

等张学良大点了,就开始跟着老爹四处征战。而贤良淑德的于凤至则以长媳的身份在大帅府留守,负责处理内务,顺便还要调解一下张作霖几个姨太之间的关系。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殒命皇姑屯。奉军一片大乱之际,于凤至挺身而出,和五位婆婆一起忍住悲痛,秘不发丧。同时,她还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巧妙周旋,为张学良秘密回到沈阳争取时间,从而力助丈夫接手了奉军大权。此后,她帮助张学良诱杀杨宇霆、常荫槐等亲日元老,并进行改旗易帜,实现了国家统一。

由此可见,于凤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大女人。

虽然身边有这位贤内助,少帅却一点都不消停。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改旗易帜前,张学良在天津认识了年仅15岁的美少女赵一荻,并把人家带回到沈阳。对此,温良恭俭让的于凤至既没有吵,也没有闹,而是很巧妙地处理这一棘手而尴尬的问题。她提出自己保留少帅夫人的名分,而赵一荻只能以少帅秘书的身份出现,并给赵一荻安排了一个住所。对此,赵一荻欣然同意。于是,少帅和两位夫人就这么保持了36年的“奇妙“关系。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携两位夫人和几个孩子到国外游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他带着赵四回国,而于凤至则留在英国陪伴留学的孩子。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被判了10年监禁。得知此事后,于凤至焦急万分。但她冷静下来之后,直接联系了宋子文和宋美龄,提出如果少帅出事,则国内局势必乱,蒋介石的宝座也将不稳。

蒋瑞元

如此,宋美龄和宋子文便以此劝说蒋介石。蒋介石也明白如果动了张学良,那几十万东北军要乱了,可不是小事儿。所以,睚眦必报的蒋介石便暂时饶过了张学良。

与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敷衍相比,于凤至提出的意见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接让蒋介石不敢轻易妄动。所以,少帅说于凤至救了自己一命,一点都不为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于凤至赶回国内,一直陪伴着张学良。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她因乳腺癌要到美国治病,而她要找的则是张学良的老朋友——前美国驻北京公使肯尼迪及其夫人。

于凤至临行前,张学良叮嘱她千万别回国,因为蒋介石对美国人十分忌惮。如果于凤至一直在美国,那蒋介石肯定不敢动自己。事实也是如此,蒋介石即便杀害了杨虎城,也未敢对张学良下杀手。

到了美国之后,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于凤至以失去左乳为代价,终于战胜了病魔。出院之后,她暂住在女儿张闾瑛家里,由女儿、女婿精心照料。同时,于凤至还恶补了英文。

于凤至

康复后,于凤至一直在等张学良来美国,但日子还要过下去。为了继续治疗、生活和照顾子女,于凤至开始考虑赚钱的问题。但干什么好呢?突然,她想到一位朋友曾经带她去过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大厅。于是,她以非凡的勇气投身到股市当中。她正赶上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加上自己本来就聪慧过人,一来二去,便通过股票买卖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于凤至又投资房地产,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她还买下了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曾住过的别墅,和伊丽莎白・泰勒成了邻居。买下这所豪宅之后,于凤至按照当年北京顺城王府的样式对这所豪宅和另一处房产进行了装修。她希望有朝一日张学良获释后,可以和赵一荻在此居住。

在有了钱之后,于凤至在美国开始四处演讲,甚至还对参众两院的议员发动攻势,痛斥蒋介石践踏人权,呼吁早日释放张学良。如此一来,蒋介石可就坐不住了。

其实,少帅也一直没停止自救工作。可他千算万算,却是百密一疏。

张学良当初放蒋介石回南京的日期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25日,很巧,这天是圣诞节。而宋美龄则把张学良视为了圣诞老人,蒋介石当然就是大礼包了。

少帅也不是等闲之辈,琢磨之后,也发现了这个小秘密。所以,到了台湾之后,只要到平安夜前夕,他就会给蒋介石和宋美龄送祝福和礼物。此举让宋美龄很暖心,便也给张学良回大礼,比如圣诞树,一大箱子礼物。而收到圣诞树之后,张学良赶快拍照留念,以表对蒋夫人心意的重视。

张学良

但是,张学良也知道蒋介石不会这么放过自己,就算自己和宋美龄交情再深,也不过是写写信,送送礼物,而要争取自由,必须还要创造一个更好的机会。

左思右想之后,少帅开始研究基督教。果然,宋美龄十分激动。如此,两人之间又多了一个崭新的,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1961年9月,蒋介石正式宣布恢复张学良的自由,不过,真正“解禁”要等蒋经国死了之后。

为此,宋美龄设家宴款待张学良和赵一荻。席间,她还提到给张学良物色了一名著名牧师,吃完饭就带他去见。

见到牧师后,牧师觉得张学良很虔诚,而张学良则顺势提出要接受洗礼,正式入教。到这时,一切尽在掌握。可偏偏意外就发生了。宋美龄提出基督教只能一夫一妻,所以要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娶赵一荻为妻。

如此一来,于凤至和张学良就没关系了,那她在美国便出师无名,无法再为张学良奔走。可人在屋檐下,张学良很清楚宋美龄的用意,但也没有再好的办法,只能照办。1964年,于凤至终于同意离婚。

于凤至

之所以这么久,并不是因为于凤至不舍得,而是因为女儿压根儿就没把台湾寄来的离婚文件给她。后来,还是因为她觉得一直没有丈夫的信而感到奇怪,在向女儿问起时,女儿才不得不告诉她实情。

要说于凤至的确是大女人,二话没说,就把字签了。当女儿问她不怕落入宋美龄的圈套时,老太太答道:宋美龄只是蒋介石的政治打手而已。为了丈夫的安危,这离婚协议,自己是必须签的。

1964年7月,赵一荻终于熬出头,成为真正的少帅夫人。

多少年幽禁的岁月,张学良、宋美龄之间的联系并未中断过,宋美龄曾言辞恳切地表示:我向你保证:我没有忘记你。”

宋美龄确实没有忘记张学良,后来到台湾后,多次派人送来食品、药物,并常常让友人帮忙捎送一些新鲜事物,如收音机、杂志、照相机等,以消磨张学良的时光。他得知张学良眼睛不好时,特意嘱人送去了一盏台灯,因为这台灯是他在美国时用过的。

宋美龄经常飞美国,一次在去之前,还特意到高雄张学良住处探望,见他住的地方很潮湿,回来后还批评蒋经国,怎么给他住这样的地方,蒋经国后来同意张学良可以自己选择一块地皮盖房子。

于凤至

1990年3月30日下午5点半, 于凤至因心脏病突发,怅然离世,临终前,她一直死死地盯着墙上的一副照片,那是她和张学良在1934年一起游历欧洲时所拍。在她的墓碑上,中文名字是“张于凤至”,英文名字是FENG TZE CHANG。

1991年5月,张学良终于来到美国,而此时,于凤至已经离去一年有余。在女儿的陪伴下,他来到于凤至生前所住的小楼,在看到梳妆台时,老将军顿时泪流满面,因为他仿佛又看到了大姐当年对镜轻理云鬓时的绰约风姿。而在于凤至的墓前,张学良长跪不起,口中一直不住地呢喃:“此生,唯负此一人……”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于美国檀香山,享年101岁。宋美龄听闻张学良病逝的消息,心中十分哀痛,还特意委托辜振甫夫妇专程赶赴夏威夷,代表她吊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