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拒 3 个特惠单就暂停接单 6 小时,现在终于能说不了!” 鹰潭网约车司机老陈的手机里,还存着今年 7 月平台的警告截图。8 月以来,西安、清远、鹰潭等十余城密集出手,叫停 “一口价”“特惠单” 等低价营销,严禁平台强制司机接单。这场席卷全国的整治,究竟让司机的钱包鼓起来了吗?多位来自不同城市的司机吐露出真实境遇。
低价单曾是悬在司机头顶的 “紧箍咒”。长沙司机李师傅的账本记着行业变迁:2023 年月均净收入 7800 元,2025 年 6 月只剩 5100 元,而车辆月供要 3200 元。“14 小时连轴转,接的全是 9.9 元特惠单,25 公里路程乘客付 48 元,我到手 33 元,除去油费租车费倒贴钱。” 某平台内部方案曾暴露玄机:“特惠订单占比需达 60%,可牺牲 15% 毛利率换市场份额”,这让司机陷入 “不接亏单、接了亏本” 的两难。更离谱的是多层抽佣乱象,广州张先生发现订单被平台层层转卖,乘客付 40.2 元,他实收 30.82 元,近四分之一费用被抽走,有订单抽成甚至高达 40%。
政策落地后,司机们终于有了选择权。西安 8 月 19 日起全面暂停低价营销活动,要求调价必须征求司机意见并公示;清远约谈平台,明令不得强迫接 “一口价” 单。老陈试着关闭低价单权限后发现,系统不再推送低于当地成本线的订单,“虽然日均单量从 35 单降到 23 单,但中等价位订单占比从 20% 升到 50%,不用再为凑单跑冤枉路”。西安司机老周的感受更直接:“以前 10 单特惠不如 1 单机场单,现在早晚高峰能接到跨区单,到手钱反而多了点。”
但收入上涨并非普遍现象,隐忧仍在。温州合规司机老王抱怨:“平台是不推低价单了,但大量无证车还在抢单。” 当地多名司机投诉,无证车辆无需承担合规成本,仍以低价抢占订单,导致合规司机空驶率上升。
更让司机焦虑的是派单隐形倾斜,老陈关闭低价单后,早高峰接单响应时间从 3 分钟延到 10 分钟,“好单明显优先推给愿意接低价单的司机”。抽成透明度也没改善,记者查询多家聚合平台,均未找到成本构成明细,正如李师傅所言:“不知道平台怎么算成本,万一把高价单算成‘低价’,我们都没法说理。”
监管层已注意到这些问题。温州执法部门累计对违规平台立案 36 起、处罚 57 次,要求清退无证车辆,还设置了合规司机专属接单区域。西安明确表示,将联合价格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对拒不整改的平台从严处罚。司机们也在主动调整策略,广州张先生双开账号:“聚合平台接市区单,自营平台抢优质单,自营的‘优享订单’占比达 41%,比聚合平台高不少。”
夜幕下的停车场,老陈给手机充上电,屏幕里弹出平台的合规司机奖励。这场整治让司机们看到希望,但正如他在司机群里说的:“我们要的不是高价单,是不亏本的公平。” 显然,叫停低价单只是开始,唯有打破流量霸权、厘清抽成明细、清退违规运力,才能真正让司机的钱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