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全唐诗》闹乌龙!这首“唐诗”竟出自元朝。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这首诗的作者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 。因其生平记载极少,而诗风近唐,清代人将其归于“无考类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这首诗的作者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 。因其生平记载极少,而诗风近唐,清代人将其归于“无考类诗人”,这首诗因被误收入《全唐诗》而闻名。

一、乱世里的孤舟:历史的风烟与诗人的漂泊

元末的秋夜,风裹着凉意掠过青草湖。湖水泛着幽蓝的光,像一块被岁月浸凉的玉。龙阳县的渔火稀稀落落,泊在岸边的客船里,唐温如握着酒壶的手有些发烫——他刚饮下第三杯,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去,烧得胸口发闷。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蒙古铁骑的蹄声还在江南的土地上回响,朝代更迭的阵痛像一把钝刀,割得文人墨客们遍体鳞伤。唐温如的生平像被历史的风沙掩埋的字迹,只在《御选元诗》里留下片言只语:他是元末明初的诗人,一生漂泊,足迹遍及湘楚,最终在青草湖的秋夜里,写下了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却成了中国诗坛里一颗永不坠落的星。

二、西风里的哲思:岁月的皱纹与神话的叹息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秋风像一把蘸了墨的笔,在洞庭湖的水面上扫过,涟漪便成了岁月的皱纹。"老"字何其沉重,它不是湖水的衰老,而是诗人心里的时光在流逝。唐温如站在船头,望着浩渺的湖水,忽然想起了湘君的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湘君追寻不及,啼竹成斑。如今,萧瑟的秋景竟让这位美丽的女神一夜间愁白了头发——这哪里是神话,分明是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啊!

元末的乱世,文人像无根的萍。唐温如漂泊半生,壮志未酬,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在他的心上刻下了痕迹。"老"字融情入景,把自然的秋景与人生的秋意结合得如此巧妙,以至于我们读来,仿佛能摸到湖水的温度,能看见湘君的白发在风里飘动。

三、醉梦中的光华:星河的重量与诗性的超越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酒是诗人的解药。唐温如饮尽最后一杯,倒在船头。风停了,波静了,银河倒映在湖里,像一条发光的丝带。他忽然觉得自己不是在船上,而是在银河里漂泊——船舷边的星光触手可及,清梦像满船的花瓣,压得星河都沉了沉。

"压"字是神来之笔。梦本是无形的,可诗人用"压"字把它写得有了重量,有了质感。这哪里是梦,分明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啊!元末的现实太沉重,他只能在梦里寻找解脱。清梦满船,是他对摆脱尘嚣的愉悦;压星河,是他对诗性的超越——在这一刻,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四、永恒的诗魂:传世的光华与时代的共鸣

唐温如的一生像一颗流星,只留下一首诗,却照亮了整个诗坛。这首诗的艺术光华在于:它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把神话与现实结合,把悲秋与哲思融合,把梦境与现实对比,营造出一种缥缈奇幻的意境。

今天,我们读这首诗,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它让我们想起自己的漂泊,想起自己的梦想,想起那些在现实中挣扎却依然向往美好的日子。唐温如用一首诗告诉我们:即使在乱世里,诗性依然能超越现实,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秋夜的青草湖,风又起了。唐温如的船还泊在那里,满船的清梦还压着星河。而我们,站在时光的岸边,读着他的诗,忽然觉得,他从未离开——他的诗魂,早已融入了洞庭湖的波里,融入了银河的星光里,融入了每一个向往美好的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