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随意拷走、让家长下跪,一句“对不起”算什么?

最近有两件事挺让人感慨。一件发生在青岛,一个小伙子和女朋友在万达广场吃饭,突然被三个穿警服的人戴上手铐带走了。结果几分钟

最近有两件事挺让人感慨。一件发生在青岛,一个小伙子和女朋友在万达广场吃饭,突然被三个穿警服的人戴上手铐带走了。结果几分钟后小伙子又回来了,还跟店员要走了监控。后来警方解释说是因为办案时照片比对错了,已经道了歉。

另一件事在河南郑州。某高中搞“感恩教育”,让家长跪成一排,学生蒙着眼睛从他们背上踩过去。有的学生踩完摘了眼罩才发现脚下是自家爹妈,当场就哭了。学校后来也发了声明,说“细节考虑不周”,道了歉。

你看,这两件事最后都以“道歉”收场。好像一句“对不起”就能把事儿抹平了似的。

但我们仔细想想,道歉真的够吗?

警察抓人不是小事。戴手铐、当众带走,这动作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威慑和羞辱。一句“比对错了”听起来轻飘飘的,可对那个小伙子来说,那几分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惊慌最屈辱的时刻。更何况还在女朋友面前、在公众场合。这种事光道歉就能弥补吗?

再说那个学校。让学生蒙眼踩家长,美其名曰“感恩”,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精神绑架。孩子不知道脚下是谁,踩完了才发现是父母,那种震惊愧疚难受可能很久都缓不过来。这不是教育,这是情感暴力。学校一句“考虑不周”就想了事?

我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道歉当然是必要的,但道歉不该是终点而是起点——是反思、追责、改进的开始。可现在很多单位很多人把道歉当成了一种危机公关的手段。事情闹大了,赶紧出来说声“对不起”,风头一过一切照旧。

问题出在哪?出在做事太随意,权力太任性。

警察办案有没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学校搞活动有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审核?看起来都没有。他们似乎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好的”,过程就可以凑合。可恰恰是这种“凑合”最容易伤人。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错误成本太低了。搞错了,道个歉就完事。既没有人被问责也没有制度被修正。下次呢?很可能再犯。

我们老百姓要的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来自于权力被约束、程序被遵守、错误被追责。

警察执法必须严格依照程序。每一步该怎么做、谁审批、谁监督都应该清清楚楚。不能因为“急着破案”就跳过环节,更不能凭感觉抓人。权力一旦脱缰伤害的就是普通人。

学校育人更不能胡来。教育不是表演更不是折磨。任何活动都应该以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为前提。那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搞形式主义甚至精神控制的行为早就该叫停了。

更重要的是出错之后不能止于道歉。得有人承担责任,得有问题被整改。是程序漏洞就补程序,是人员失职就问责人。只有让犯错者付出代价才能让后来者心生敬畏。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规则的社会。规则不是用来束缚人的而是用来保护每个人的。一旦有人不按规则来伤害的就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信任。

一句“对不起”听起来很诚恳,但如果后面没有改变那它就只是一句空话。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少一些道歉多一些严谨;少一些任性多一些规矩;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实质。

希望下一次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不是因为道歉变多了而是因为错误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