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贝”因预制菜争议被推至风口浪尖时,同为餐饮赛道的“魏家凉皮”却人气不减,成为西安热门的打卡地标。一碗麻酱凉皮、一个肉夹馍的背后,体现的是魏家凉皮将品牌名称打造成品类代名词的经营智慧——其在发展初期便重视商标布局,逐步构建起涵盖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特许经营等多类别的商标护城河,为线下扩张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成为不少餐饮品牌借鉴的典范。
然而,就在魏家凉皮以实体门店和标准化运营赢得市场认可的同时,其品牌线上入口正面临严重的截流危机。不仅核心品牌词“魏家凉皮”被竞品与山寨商品公然拦截,就连关键业务词“魏家凉皮加盟”的流量,更是被竞争对手的广告精准抢占,导致品牌宝贵的线上客流被严重分流。
魏家凉皮的案例提醒我们:商标注册只是品牌保护的起点,而非终点。在数字化消费时代,品牌保护必须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尤其是在品牌具备一定知名度、计划开展加盟或子品牌业务时,更应提前布防。
同样以“品类+姓氏”为核心模式的杨国福,在品牌保护方面展现出更为系统与前瞻的布局。在传统商标领域,杨国福不仅完成了“杨国福”及相关图形商标的多类别注册,还主动对“杨国富”等近似商标进行防御性注册,有效防范品牌混淆和搭便车行为。
更值得借鉴的是,杨国福较早意识到了线上入口统一的重要性,早在2017年就注册了与商标品牌名高度一致的“杨国福.商标”。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线上流量被截流的风险:用户在浏览器输入“杨国福.商标”即可直达官网,无需经过第三方平台或可能混淆的推广链接,从而减少了因关键词被抢占、广告混淆或山寨网站误导所导致的客户流失。这种以“品牌名+.商标”构建官方直达入口的方式,不仅强化了品牌辨识度,也为后续加盟推广与线上业务筑牢了信任基础,从源头守住了品牌的数字客流。
从魏家凉皮与杨国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线上品牌保护已成为餐饮企业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建立权威、易识别、安全可信的官方入口,其意义不仅在于提升访问效率,更在于从根源上降低流量被截、品牌被蹭的风险。否则,企业不仅将面临客源流失与权益受损,消费者也可能因信息混淆而上当受骗,最终侵蚀品牌历经多年建立的“信任口碑”。
魏家凉皮的成功,源于其对产品标准化和商标布局的长期投入。然而,数字时代的品牌竞争已从线下延展至线上,从实体体验延伸至数字信任。唯有将“信任口碑”作为品牌核心资产,构建起线下线上协同的一体化保护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