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大专学历,8年没上班,我如何在深圳买下第一套房?

当房产证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看着上面我和老公的名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终于有地方能安放我的孩子

当房产证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看着上面我和老公的名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终于有地方能安放我的孩子了。

是的,这就是我在深圳买房最真实的理由。

我,一个大专学历、八年没稳定工作的妈妈,一个来自湖北农村、曾经觉得深圳房价是天文数字的女孩,如今在这座城市有了一个六十平米的家。

很多人好奇钱从哪里来。我坦白交代:啃老 + 借钱 + 存款,标准的“六个钱包”模式。双方父母掏空了积蓄,我们向亲戚打了借条,加上自己多年抠搜省下的每一分钱。

今天,我不想教你如何暴富,只想和你聊聊,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是如何在深圳落下脚的。

01  买房不是为了投资,是为了“救命”

曾经,我们因为深圳房价太高而离开。但孩子的确诊,改变了所有计划。

在老家,人们对“特殊孩子”投来的是异样眼光,合适的康复机构更是稀少。而深圳,不仅有更包容的氛围,户口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康复补贴。

为了孩子能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环境里成长,能获得专业的干预资源,杀回深圳,成了这个家唯一的生路。而要在深圳扎根,房子,是第一步。

这套房,不是资产,是我们为孩子抢到的一张“生存门票”。

02  放下“家的幻想”,拥抱“老破小”的现实

我们的预算,在深圳的选择余地很小。看房时,我彻底放下了对“理想家”的执念。

最后定下的,是老城区老小区的“老破小”,六十平,偏僻,周边环境糟糕。但它有最宝贵的两点:总价低、买得起。

朋友说:“这房子你也看得上?”我笑了笑没说话。当你的目标足够坚定时,面子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后来,我们一点点把它改造成了温暖的模样。先上车,再换座。对于起点不高的我们,这是最现实的策略。

03  真正的“硬核”,是全家背水一战的决心

买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考验的是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那段时间,我们家的消费降到极限。不敢逛街,不敢聚餐,所有开销都围着“首付”和“月供”转。我七年没上班,省去很多开销,每一笔都精准地投向同一个目标。

有人说我们“啃老”不光彩。但我心里清楚,这不是索取,是两代人对下一个家庭的托举。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爱,把它变成这个家最坚实的基石。

如今,住进这个亲手改造的老破小,听着孩子在房间里奔跑的声音,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窗外没有繁华的夜景,但楼下有菜市场和幼儿园,不远处还有给孩子做康复的机构。这一切,刚刚好。

所以,别再问我有什么买房秘诀。如果真有,那就是:为一个非实现不可的目标,放下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调动你能调动的一切资源,然后,一步一步地,把梦砌进现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