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任督二脉说起,开启无限套娃式猜想,才发现天人合一竟如此简单

题:从任督二脉说起,开启无限套娃式猜想,才发现天人合一竟如此简单!文/姜子说书开篇前讨论:大家觉得,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跟

题:从任督二脉说起,开启无限套娃式猜想,才发现天人合一竟如此简单!

文/姜子说书

开篇前讨论:大家觉得,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跟学生有什么区别呢?你是学生体质还是老师体质呢?怎么判断你读一本书的时候,是单纯在学习,还是顺便在研究呢?

学者的读书能力有三点,学生往往只具备第一点,师者却兼具三种读书能力。

1、开卷有益,学到一点是一点,东拼西凑习得术。

2、随便学到一个知识点,都能够自然而然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博闻广记,三教九流都略懂,还能糅合一切知识点,自成体系悟成道。

后二者除了需要读万卷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有一定的天赋。

话说大道至简,无数问题最妙不可言的答案,往往就在问题本身的字面意思里!比如从古至今都有人问,睡觉的意义是什么?其实,睡的意义就是觉,觉者或者觉醒者,这样的词汇,看似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但其实,每个人每天都有机会睡满而觉。

今日话题关键词:任督冲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生殖脉,生脉;阿凡达头发‘真人之息以踵;接地气;土兼四行;女娲造人;尘归尘,土归土;入土为安;乌龟泥土里打滚晒太阳。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咱今天就用最通俗易懂也最实用的应象比类法解读这一句。

人为万物之灵,就以我们自身为例,任脉为“阴脉之海”,循行于腹部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在我们身体的前面;督脉为阳脉,从胞中向后,沿脊柱正中线上行至头顶,全程在阳面运行。此为“万物负阴抱阳”。俗语云,面朝黄土背朝天,正对着太阳的背面为阳面。

也许有人会说,任督二脉的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叫作“负阳抱阴”吗?其实,抱也可以理解成“朝向”、“面对”,毕竟,阳的参照物是太阳,督脉是正对着太阳的,而任脉反而是背对着太阳的。再者,此举只是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更何况太极图阴阳鱼眼恰好相反,而阴阳又是周行转动的呢?所以,《道德经》说法没错。

总而言之,人体一面为阴,一面为阳,而任督二脉的中间面,恰好就叫冲脉,正应了“冲气以为和”这一句。《灵枢》称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

冲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及“血海”,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与月经、胎产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其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入胸中,环绕口唇至目眶下;另分两支分别沿下肢内侧至足部和沿脊柱前方向上通于督脉。

《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庄子·知北游》直截了当点破道:通天下一气耳!”冲脉作为任督二脉阴阳相冲之和气,跟人类的生育有关,本质上就是一条生殖脉,也是人体的生脉,因为冲脉阻塞不通,也会带累任督二脉不通畅,任督冲三脉顺畅,人才会精气神充足,有生机。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电影《阿凡达》里,精灵可以通过头发接通地气,与天地沟通。其实,人身小宇宙,人人皆盘古,头发为星辰的应象,并非沟通天地之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圣人呼吸以踵,踵息就是一种接地气的呼吸方式,也是天人合一的关键。所谓接地气,天然的土地、草坪都是地,有地气,其实我们的胞胎骨肉身也是五行兼具的黄土之身,也有地气,女娲造人并非无稽之谈。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古语有云:“尘归尘,土归土”、“入土为安”,这些说法不就是在变相承认,我们都是泥人,我们的胞胎骨肉身来自大自然尘土。所谓出生入死,生来人世间,入归来时处。

上回说书,我们已经说过,人身即仙身,人身中有天地,天人合一在一身。那么,如何增加人生之生机,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脚踩大地出踵息,便是接地气;背晒太阳生阳气,便是通天气,难怪庄子说,他想当一只在泥土里打滚晒太阳的乌龟了。我看这“曳尾涂中”,也是一篇《生气通天论》嘛!天人合一,采天气之灵气,原来这么简单!

《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道德经》、《灵枢》、《黄帝内经》、《庄子·知北游》、《庄子·大宗师》、《庄子·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