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语言攻击和精神打压,不仅构成家庭暴力,而且是中国法律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只有动手打了才算家暴,而忽略了精神暴力带来的巨大伤害。法律已经明确地将这种行为界定为家庭暴力。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 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关键点:这条法律明确将“经常性谩骂、恐吓”与“殴打”等身体暴力并列,共同定义为家庭暴力。其侵害的客体是“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三款 也规定: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这里的“家庭暴力”与《反家庭暴力法》的定义是一致的,包含了精神暴力。
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精神暴力?
长期的语言攻击和精神打压,在现实中可能表现为:
经常性谩骂、侮辱:使用肮脏、贬低性的词汇攻击你的人格、外貌、能力、出身等。
贬低与嘲讽:持续否定你的想法、成就和价值,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恐吓与威胁:威胁要伤害你、你的家人、宠物,或者毁坏你珍视的物品,甚至以自杀相威胁。
孤立与控制:切断你与朋友、家人的联系,监控你的行踪和通讯,让你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情感冷漠与忽视(冷暴力):将你视作空气,长期不进行情感交流,作为一种惩罚手段。
经济控制:严格控制家庭财务,让你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从而进行精神操控。
为什么精神暴力也是严重的家庭暴力?
伤害是真实且深远的:虽然看不见伤口,但精神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比身体伤害更持久。它会导致受害者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等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
是系统性控制的一部分:精神暴力往往是施暴者建立统治和控制的工具,目的是摧毁受害者的自我价值和反抗意志,使其更容易被操控。
如何为精神暴力维权?(取证是关键)
与身体暴力不同,精神暴力的证据相对难以固定,但这并非不可能。如果您正遭受此类暴力,请务必有意识地收集以下证据:
录音、录像: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证据。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施暴者的辱骂、恐吓言论进行录音或录像。
电子证据:
保存微信、短信、邮件等聊天记录,将含有侮辱、威胁、贬低内容的对话进行截图或录屏保存。
如果对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诋毁你的内容,同样要截图保存。
3.证人证言:如果亲友、邻居、同事曾亲眼目睹或听到过对方对你进行语言攻击,可以请求他们将来出庭作证,或提前留下证言。
4.日记记录:详细、持续地记录下每次暴力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言语、前因后果以及你的心理感受。这虽然主观,但可以作为辅助证据,并向法官展示暴力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寻求官方帮助的记录:
报警:即使警方当时可能因为“没动手”而难以立即处罚,但出警记录和您向警方的陈述本身就是重要证据。坚决要求警方在记录中写明“家庭纠纷”还是“家庭暴力(精神暴力)”。
向妇联、社区、单位求助:这些机构的接待记录、调解记录也是证明您曾寻求帮助并指出问题的重要文件。
心理诊断证明:如果因为长期的精神暴力出现了心理问题,去正规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医生的诊断证明和病历可以作为暴力损害后果的强有力证据。
您可以采取的法律行动
收集到一定证据后,您可以像应对身体暴力一样采取行动:
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是《反家庭暴力法》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只要证明你遭受家暴或面临家暴的现实危险,就可以申请。法院可以裁定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你及其相关近亲属。如果对方违反保护令,将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
提起离婚诉讼:在离婚案件中,以对方实施“家庭暴力”为由,主张感情确已破裂,并要求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总结:
请务必坚信,长期的语言攻击和精神打压,不是“脾气不好”或“沟通问题”,而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家庭暴力行为。感受是真实的,所受到的伤害是值得被严肃对待的。法律站在这一边,请勇敢地收集证据,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