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6年,齐国大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随后,又被人杀死。管仲为拥立公子纠,在小白回国途中设伏,一箭将他“射死”。小白即位后,给鲁国写信:“将管仲剁成肉泥送来,否则我就出兵打你们。”事情还要从齐僖公说起。齐僖公很宠爱自己的侄子公孙无知,这是他亲弟弟的孩子,齐僖公视如己出。公孙无知在齐国的地位,无论是吃穿用度都和太子诸儿是一样的。养侄子养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公孙无知仗着得宠,多次和太子发生争执。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继承王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上任后削减了公孙无知的种种特权,这引起了公孙无知的不满。齐襄公管理上多暴虐,前朝和后宫得罪了很多人。
齐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亲兄弟,一个公子纠,一个公子小白,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就商量着:这两个人将来肯定有一个要成为齐国的君主的,不如你我各辅佐一个,鸡蛋总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二人一拍即合,管仲和公子纠组队,鲍叔牙和公子小白组了一队。齐国在齐襄公的兢兢业业治理下,越来越乱,鲍叔牙窥探到要有危险,便提早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避难,管仲一看,他们也得赶紧逃,便带着公子纠去了鲁国。
临行前,二人相互道别:“此次分别,你我当各为其主了。”不久后,齐国果然发生内乱,被齐襄公得罪的两个臣子怂恿公孙无知叛乱,并和因鞋子问题遭齐襄公责打的费里应外合。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行事作风更加造孽,第二年就被人杀死了。鲍叔牙听到了风声后,便赶紧带着公子小白回国,想要继承王位,谁知道管仲也接到了消息,也想带着公子纠回去。为了以绝后患,管仲决定在公子小白回国的路上设伏,将他杀死。管仲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应声倒地。他心满意足地离开,并告诉公子纠,公子小白已死,咱们可以安心地回国了。公子纠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便失去了戒备心,慢慢悠悠地往齐国赶路。可公子小白却没死成,管仲那一箭射到了玉带钩上,他就势一倒装死,为了迷惑对方。
避免夜长梦多,鲍叔牙和公子小白连夜赶路,马不停蹄,等公子纠到齐国后,小白已经坐在王位上。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当年他逃亡的时候曾路过谭国,谭国国君有眼无珠,认定公子小白不行,对他多有冒犯。齐桓公在继位的第二年就出兵给谭国灭了,谭国国君被迫逃到莒国求援。后来,齐桓公和蔡姬划船玩水,因为蔡姬不听劝,非要晃荡,齐桓公一怒之下给蔡姬送回蔡国。蔡国便转手将蔡姬又嫁给了别人。齐桓公便出兵去打蔡国。齐桓公组织会盟,那些没来参加的小国也都遭到了他的毒打。那么,当初差点一箭射死小白的管仲,自然也逃不掉。鲍叔牙给鲁国国君写信,信上说:“公子纠是王的亲兄弟,不忍杀他,还是劳烦你们动手吧。管仲是王的仇人,请你们将他送到齐国,王要将他剁成肉泥,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出兵打你们,别管我没事先通知。”鲁国国君听后,立刻派人将管仲囚禁送到了齐国。齐桓公最初的确是要杀管仲泄恨的,但被鲍叔牙制止了。鲍叔牙告诉齐桓公,如果不想要齐国做大做强,尽管杀了他,因为管仲在哪里,哪个国家就会强盛。现如今,他在鲁国,鲁国未来一定会崛起。如果你想要齐国宏图大展,那么就必须以德报怨,重用管仲。齐桓公听劝,怕鲁国扣着管仲不给,便谎称要将他剁成肉泥,这才顺利见到管仲。齐桓公和管仲恳切地交流了治国的思想,一见如故,拜了管仲为相。
齐桓公得到管仲后,还需要招揽更多的人才为齐国效力。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礼贤下士,庭燎招士,但无人来应聘。
一日,一个山野村夫模样的人来找到齐桓公,声称自己愿意为王效力。齐桓公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看不出他有什么才华,便开口问道:“您有什么才华?说来听听。”那村夫说道:“我会九九算数。”齐桓公白眼一翻,九九算数连三岁小二都会背,这算什么才华。那村夫却说:“山不辞细壤,大海不拒涓流,这才能成就自己的高大宽阔。你若是重用了我,何愁那些比我厉害的人不来呢?”齐桓公觉得有道理,便也用大礼招待了他。果然,之后不少能人异士都前来投奔。齐桓公非常擅长“拉大旗作虎皮”,集结周围的邻国为自己所用,一步一步地带着齐国走向霸主之位。可惜的是,齐桓公晚年昏聩,重用了拍马屁的人,导致自己晚景凄凉。管仲去世前曾经与齐桓公交流,齐桓公想问他走了,还能用谁替代。管仲说反正不能用易牙、开方和竖刁,这三人无情无义无理取闹,不是好人。但管仲一死,齐桓公立刻将这三人重用,丝毫不听劝。齐国内政逐渐混乱。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却忙着党羽争位,根本不管他的死活。大臣们也打得不可开交,乱作一团。齐桓公在屋内被活活饿死,也没有人给收尸。60多天,齐桓公都臭了,尸体上的蛆虫也都纷纷爬出窗外,直到新君角逐出来,才被收殓,一代霸主凄凉落幕,也是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