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库川村荣获“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称号。这项省级荣誉,为这个千年古村的振兴之路再添一枚沉甸甸的荣誉,也让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一切背后的关键人物——村党支部书记朱皆效,一位正在“回炉”深造的特殊学生。他带着治理乡村的实践难题走进大学课堂,又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带回田间地头,上演了一出“边学边用、持续赋能”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库川村村貌
朱皆效并非一名初出茅庐的学子。他曾于丽水开放大学获得专科学历,多年的基层工作让他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乡村治理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带领村民走向共富,他再次选择走进校园,成为了丽水开放大学“领雁班”的一名在读本科生。这种“村书记+学生”的双重身份,让他得以将实践中的困惑与课堂上的新知即时碰撞、融合。
“带着问题去学,带着答案回来干,这种感觉太棒了!”朱皆效坦言。他将村庄发展遇到的瓶颈,如文化遗产如何活化、生态资源怎样变现,都变成了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讨的鲜活案例。
库川村拥有1200余年历史,地处古代“通京六道”之一的稽勾古道中段,文化底蕴深厚。如何让这份“家底”不再沉睡?在学校的课程中,关于文化IP打造与文旅融合的教学内容给了朱皆效极大启发。他将“活化古建”的课堂构想迅速付诸实践,带领团队将年久失修的朱氏宗祠改造为占地650平方米的稽勾古道展示馆。馆内精心设置“千年沿革”“红色足迹”等板块,不仅为村民留住了乡愁记忆,更将静态的文化遗存转化为了吸引游客、进行红色教育的核心载体,让文化真正成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库川板龙民俗活动现场
如果说文化是库川的“魂”,那么生态就是库川的“根”。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朱皆效在学校的集中面授课中,学到了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理念。他大胆推动“用水权改革”,将水库的用水权通过市场化方式拍卖给丽水亚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引入外部资本,盘活了村庄的水资源。与此同时,引进资本总投资5300万元,打造“海川良库”农旅综合体,吸引以上海游客为主的长三角城市人群前来康养度假。
近3年,库川村荣获省级以上荣誉8项,从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博物馆、省级民主法治村,到如今的“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库川村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库川样本”:知识型带头人+文化遗产活化+生态价值转化+共同富裕目标。对此,丽水开放大学校长叶国勇评价道:“朱皆效同志是开放大学‘植根地方、服务地方’办学理念的生动缩影。我们始终坚持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实干型人才,让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家乡的过硬本领,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开放大学智慧与力量。”(浙江开放大学供稿 夏现伟 施蕾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