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萨克斯爱好者问我:“萨克斯吹了好几年,可演奏的作品总感觉很平,没有情感起伏,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个例,在萨克斯演奏人群中,受此困扰的人至少占95%以上。不少人上传的录音听起来还不错,但一旦脱离录音软件,真实演奏效果就“原形毕露”,缺乏感染力。
一、萨克斯“平奏”的五大核心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五点:
1.基本气息把控失误:气息是萨克斯演奏的根基,若气息支撑不稳、强弱控制不当,就会导致声音缺乏弹性,难以形成自然的音乐起伏。很多演奏者要么气息过弱,声音发虚;要么气息过强,声音僵硬,无法根据音乐需求灵活调整。
2.嘴型混淆,哨片震动受限:部分演奏者误用单簧管的嘴型吹萨克斯,下嘴唇包得太紧,牙齿甚至会将嘴唇和哨片一起“咬死”。这种错误嘴型会让哨片无法自由、充分地震动,只能依靠强气流冲击才能吹响乐器,自然无法实现细腻的音量和音色变化。
3.乐器质量不过关:劣质的萨克斯往往只能强奏,无法弱奏,吹得轻一点就难以发声。
4.音乐感知与修养不足:演奏者若缺乏基本的音乐感觉和音乐修养,就无法理解乐曲所蕴含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通过演奏技巧传递情绪。比如听不出乐曲中的强弱对比、快慢变化,演奏时自然只能平铺直叙。
5.错误的演奏认知,盲目追求“响”:在业余演奏团体中,一种错位的认知十分普遍——以吹得“响”为荣,还会互相比较谁的声音更大。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演奏者卖力吹奏,浑身是汗,却误以为“响亮”就是“优秀”,把萨克斯当成了单纯的“练功工具”,完全偏离了音乐表达的本质。
二、三步突破:让萨克斯演奏有起伏、有情感
想要改变“平奏”现状,让萨克斯演奏充满情感起伏,其实并不复杂,只需按以下三步操作,就能逐步提升:
第一步:先练“弱奏”,打好气息与嘴型基础
首先要学会“弱奏”,这是实现音乐起伏的关键前提。演奏时,用气息支撑声音,放松嘴唇,将萨克斯的音量控制在“刚好共振与不共振之间”——既保证声音稳定,又不过于响亮。
接下来的两周,每天专门用这种弱奏方法练习音阶、琶音和练习曲。通过持续练习,让嘴唇和气息形成默契,为后续的强弱控制打下基础。
第二步:颠覆传统,重构4/4拍强弱逻辑
传统4/4拍音乐的强弱控制方式是“强、次强、强、弱”,这种模式已沿用数百年,容易让演奏陷入固化,缺乏新意和起伏。我们可以尝试颠覆这种传统,改用“强、弱、弱、弱”的控制方法来演绎4/4拍乐曲。
这种新的强弱逻辑能打破平淡的节奏惯性,让音乐瞬间产生明显的高低起伏感。只要掌握这种方法,就能快速解决演奏“没起伏”的问题。
第三步:规范吐音,适配不同节奏型
当掌握了弱奏和新的强弱控制逻辑后,就需要规范吐音方式,让不同节奏的音符都能清晰、有质感地呈现。不同节奏型对应的吐音方法如下: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采用“po-wu”的吐音方式,让声音更饱满、绵长。
•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使用“tu”的吐音方式,保证节奏的清晰度和颗粒感。
•两个带连线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可选择“tu-ku”双吐,或“da-er”的吐音方式,让连音过渡更自然流畅。
•大三连音或小三连音:无论速度快慢,统一用“tu-ku-tu”的三吐方式,确保节奏均匀、稳定。
三、坚持练习,见证水平“质的飞跃”
萨克斯演奏的提升没有捷径,但只要严格遵循以上方法练习,突破“平奏”瓶颈并非难事。当你能熟练掌握弱奏、新的强弱控制逻辑和规范的吐音技巧后,演奏水平一定会实现“刮目相看”的等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