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红黄绿三色管出高效率,西部钻探今年钻井进尺已突破84万米!

截至2025年10月13日,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年度累计钻井进尺已达84.78万米,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一

截至2025年10月13日,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年度累计钻井进尺已达84.78万米,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一成绩背后,是公司推行的“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机制在发挥关键作用。

01 三色动态预警:钻井管理的“智慧眼”

“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最早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井区推行,现已成为公司提升钻井管理效能的重要工具。该机制通过对比每口井的设计工期、方案工期与实际工期三条曲线,实现对井队运行状态的精准评估和动态分类。

具体而言,红色对应生产未达进度要求但具备改进潜力的井队,通常指工期比设计滞后2天以上的低效队;黄色对应井下工况正常但地面生产组织滞后,钻井进度勉强达标的中游队;绿色则对应工期比计划提前2天以上,各项指标突出的高效队。

这一分类并非固定不变。推行这一机制的核心目的,是让红色队伍数量逐步减少,直至清零;让黄色队伍主动争先,向高效层级迈进。通过每日开展的“钻井施工滞后井分析”机制,公司能够实现“低效队达标、中游队提升、高效队领跑”的分层目标。

02 差异化管控策略:从“驻井指导”到“头车引领”

针对不同颜色的井队,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

对红色井队,公司采取“驻井指导”措施,派驻骨干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例如在开发多年、地层压力紊乱的八区530区块,事故复杂高发曾导致40532钻井队士气低落。公司帮扶小组进驻后,重塑考核机制,组织技术骨干向区块标杆队伍取经,学习“地层最优参数组合”等实战技巧,使该队最终实现用“一趟钻”完成斜井段进尺的优异成绩。

对黄色井队,项目管理部会重点提示预警,协助井队分析影响工期的具体原因。在红浅区块,20606钻井队通过帮扶小组“模块化拆解+多点同步运输”方案,实现了“当天搬家、当天起井架、当天开钻、当天钻完表层”的“四个当天”纪录,钻机月速度较设计提高了45.15%。

对绿色井队,管理重点是引导其避免急躁激进,减少进度波动,稳住作业节奏。这些井队在高效打法、团队协作、设备维护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工作体系,成为区块内的“头车引领”者。

03 技术赋能:EISC系统与专业化管理支撑

三色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得益于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公司应用的EISC(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系统,如同一位不用吃饭、不用睡觉的一线监督,可对井下工程技术、关键工序、设备设施等进行24小时远程监控。

2023年,该系统在冬季生产和春钻起步阶段共监控施工42口井次,发现异常信息284条,规避事故复杂17井次。

例如在一次施工中,系统监测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口井在钻进至5803米时出现蹩顶驱现象,值班工程师及时启动“预警叫停机制”,仅用2小时就使井下恢复正常,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卡钻事故。

此外,公司自2024年起实施的“专业负责制”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架构。在这一制度下,钻井工程师成为利润第一责任人,队长则专注于安全井控第一责任,实现了“技术领航、经营主导、专业支撑”的专业化分工。

这一改革使公司随钻测量的自主实施率同比提升32.9%,有效促进了钻井提质提效。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通过“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结合EISC远程监控系统和专业化管理改革,实现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

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年累计钻井进尺已达84.78万米,准噶尔盆地腹部井区生产整体踏线率达99.48%。

西井区钻井周期同比缩短19.05%,石西区块钻井周期同比缩短21.69%,陆梁区块钻机月速同比提升47.14%。这一创新管理实践不仅推动了钻井作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也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