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暑假港人北上热爆!1635万人次出境消费力全揭秘!

这个暑假,香港出境口岸几乎天天上演“人潮汹涌”的真实大片。短短50天里,港人出境人次竟然高达1635万,比去年同期整整多

这个暑假,香港出境口岸几乎天天上演“人潮汹涌”的真实大片。

短短50天里,港人出境人次竟然高达1635万,比去年同期整整多了139万人次,增长幅度达到9.3%。

来源:紫荆网

其中,足足有1274万人次是通过各大口岸北上,直接把消费力送到了深圳、广州、东莞这些港人“第二个家”。

用最直接的数据说话,这1274万人次,平均每天就是25.5万人出关北上。

放在平时,可能是农历新年才见得到的人流,现在却是暑假的“日常”,罗湖、福田、香园围、深圳湾,几乎天天人山人海...

来源:HK01

甚至有人打趣说:“现在北上已经不是旅行,是打卡、是生活,是每周例行公事。”

但这波人潮背后,

更惊人的是——钱。

港府早年有个数据,说港人到广东省人均一次消费大约是680港元。

如果我们以这个数字推算,今年暑假北上的1274万人次,总消费高达111.2亿港元!

来源:HK01

注意,这个只是广义平均值,没算交通费、购物花费和高端消费。如果以更高的人均860港元计算(包括到内地其他城市消费),整个暑假北上消费力甚至高达140亿。

也就是说,每天平均有1.73亿港元的港人消费,从香港流向内地商场、餐厅、美容院、按摩店、小红书推荐地和各种网红打卡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港人疯狂北上,但同期内地访港的旅客也不少。

整个暑假,香港录得799万人次访港旅客,其中八成来自内地,大概是652万人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则是147万人次。

来源:HK01

看上去是还不错。但一对比港人出境的1635万人次,我们还是惊讶发现:香港人流出入严重失衡,总差距高达622万人次!

在8月30日这个暑假最后的周六当天,就有超过45万人次的港人出境,其中37万人次前往深圳。而当天来港的内地旅客只有14.6万人次,比前一周还少了将近4.5万人,是整个8月周六中最低的。

这组数据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现实的趋势:越来越多港人会选择去内地消费、放松、享受服务,尤其是假期和周末。

来源:HK01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都在北上?钱真的只是唯一的驱动力吗?

这个问题,就得看香港中文大学在今年6月发布的那份研究报告了。

根据中大研究团队结合政府数据与AlipayHK的资深用户消费数据分析发现,香港人北上花的钱,八成是用在服务类上面。

什么叫服务类?就是美容、按摩、理发、做脸、理疗等等,也就是那些在香港贵得惊人的项目。

在内地,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服务周到、环境舒适,甚至还有茶水点心、轻音乐氛围,“体验式消费”彻底拿捏港人。

来源:HK01

根据报告,“资深”北上用户在内地的消费中,服务业占比47%,餐饮占16%,零售占28%;但同一批人在香港的消费模式则完全不同:零售占58%,餐饮占29%,服务业只剩12%。

从这个对比中很清楚可以看出,北上不只是为了便宜,而是为了“在香港买不到的舒服”和“性价比极高的放松感”。

而且,港人去的地方也越来越“进取”。以前北上就是去深圳吃喝玩乐,现在可不止了。从深圳扩展到广州、珠海、中山、佛山,甚至一路玩到长沙、重庆,港人北上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

来源:大公文汇

有不少人在小红书、抖音上看到内地各种新式按摩体验、网红理疗店、高端美容院,立马安排“高铁三天两夜”,消费版图已经延伸到“大湾区以外”。

不过中大教授宋铮也特别指出,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新。

香港人在疫情前,前往内地的比例本身就稳定在80%左右,并没有因为疫情之后才突然爆发,所谓“北上热”更像是一种“恢复正常”后的消费回归。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只是随着内地服务业的质素提升、支付手段更便捷、社交媒体的渲染更强,才让这股热潮更被放大。

问题是,在这股热潮背后,香港本地的零售和服务业,确实受到不少冲击。特别是美容、按摩、个人护理这些行业,原本就面对租金高、人手紧、成本重的挑战,现在连客源也在流失。

来源:HK01

说到底,大家并非对本地消费彻底失望,而是心里在衡量:同样花钱,哪里的体验更舒服、服务更贴心、性价比更高?

如果在旺角也能轻松预约到价格合理、手法专业的美容店;如果在铜锣湾也能找到环境安静、服务到位、无需排队的按摩馆,那还有多少人愿意舟车劳顿、排一小时关口,去深圳“放松”?

来源:星岛头条

所以,与其感慨“人都跑了”,不如冷静思考:我们该怎么把人留住。不是靠打感情牌,更不是靠“你支持下本地啦”,而是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在香港消费,值!

消费力的流动从不是没来由,它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体验、效率、价格,哪个综合起来更有优势,钱和人就往哪儿走。

这个暑假已经过去了,但香港服务业如何应对这一波“消费洗牌”,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