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鸳鸯牒》:
江采苹,俊朗高洁,抱恨楼东。宜遥配孟浩然、林君复。肆癖湖山,共对梅花索句。
——江采苹(唐玄宗妃子,善诗赋、歌舞。爱梅如狂,被赐号梅妃。后为杨贵妃嫉妒,入冷宫。曾写《楼东赋》,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皇帝。安史之乱中,玄宗逃亡,梅妃不愿让叛贼污辱,白绫裹身,投井自尽),才华品格俊朗高洁,却在楼东满怀愁怨。
宜与孟浩然、林逋(字君复,也称林和靖,北宋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典)遥相匹配。他们都痴迷于湖光山色,可一同对着梅花构思诗句。
崔莺莺,娇憨淫冶。宜身配韩致光、李义山。以香区西昆诸艳笔,貌其柔柔款款,百世而下;又神配董解元、王实甫、关汉卿,谢其写照摹情,令当时薄幸微之羞死。
——崔莺莺(唐代才女,随母寓居佛寺。有张生,与之赠诗互答。据说张生即元稹,与表妹莺莺定情后,赴长安应考不利,乃攀附高门韦家,与韦丛结婚。后元稹求见,莺莺作诗绝之),娇憨妩媚,风情万种。
宜与韩偓、李商隐结为伴侣。用他们那些香艳绮丽、如西昆体般的华美笔墨,描绘她的温柔和顺,流传百世;
又可匹配董解元(金代戏曲作家,作有《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自唐元稹《莺莺传》。此后元代王实甫也创作《西厢记》,更著名)、王实甫、关汉卿(作有散曲组诗《普天乐•崔张十六事》),要感谢他们对其情态的生动描摹,足以让当年那个薄情的元稹羞愧至死。
苏若兰,回文一锦,瞑截天孙,正索解入不可得。宜择配杨德祖,共参曹娥碑阴鸡肋话谜。
——苏若兰(前秦时期苏蕙,字若兰。其夫窦滔,为秦州刺史,后宠爱歌舞妓赵阳台。窦去襄阳为官,邀妻子同往,苏氏愤然拒绝。窦便带着阳台赴任,不与妻子通信。苏氏自伤,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赠,词甚凄婉。女皇武则天曾作序,称其“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一幅回文锦帕,文思精妙胜过织女,其中深意实在难以解读。
宜选择杨修作为配偶,一同参研类似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鸡肋口令退军”那样的谜语(东汉蔡邕于曹娥碑背面题写“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后曹操率军途经此地,不解其意,大聪明杨修拆解为“色丝(绝)、少女(妙)、女子(好)、受辛(辞)”,为“绝妙好辞”的拆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