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挂角”到“铁板”:看守所里的层级地位由啥决定

表面上,看守所里都是犯罪嫌疑人,应该都是平等的。实际上,内里还有一套隐秘的从高到低的层级体系,虽然明令禁止牢头狱霸,但这

表面上,看守所里都是犯罪嫌疑人,应该都是平等的。实际上,内里还有一套隐秘的从高到低的层级体系,虽然明令禁止牢头狱霸,但这种层级体系流传多年还始终存在,在暗里决定了监舍里每个人的地位。

监舍里的第一位,毫无疑问是“老大”,官方说法称“监舍长”或“号长”,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咋叫,在武汉的看守所里都称“挂角”。

为啥叫“挂角”?我专门就此作了一番考证:看守所里多为大通铺,“老大”必须睡在监舍靠门边的首位,这个位置可以最先听到警官的指令,而且在门边还负有监督脱逃、自杀等行为的职责,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又远离了厕所,不受臭气和声音的影响,算是最好的铺位了。可见,“挂角”就意味着占据角落重要位置之意,象征在号房内的“权威”和特殊地位,逐步演变成了“牢头”的代称。

当然,“挂角”属于黑话,不能公开讲。我们私下议论时会提到“挂角”。叫“挂角”时一般叫“老大”。当然,因为“老大”是牢头狱霸的代称,如果在警官面前我们都称“老大”为“监舍长”或“号长”。

如果要当上“挂角”,几十年前,可能有时靠讲狠拼拳头。那时,谁把一个号子里的人搞得服,谁就可以当“老大”。我进看守所那会儿,得靠关系、靠钱。关系就是你当挂角得要警官认可。靠钱就是一个号子里还有一些人是家里没送钱的,他们消费手纸、洗衣粉、牙膏啥的,这些日常开支就由当“挂角”的搞定。除了看守所提供的一日三餐(称为公油)外,还可以用自己的钱买小炒、熟食、水果、零食等。只要你足够大方,自然就有很多人围着你转。

当然,“挂角”能不能服众,除了“讲胃口”(大方义气)外,还得有点基本的素质。最坏是那些坐过多次牢(称“多板”)的当“挂角”,这样的人是一肚子坏水。我那时遇到的“挂角”是一个以贩毒为生、多次进宫的老江湖,变着法儿地耍“威风”。他一人睡的铺位可以睡几人,吃饭时他不动筷子别人不准动,饭菜他可以先挑,统一购买的菜、熟食、日用品他可以随便支配送人情,谁的家人送了衣服、被子来,他先把好的挑走,更可恶的是满口污言秽语、出口就伤人。

实在是忍无可忍,一次他又想霸占别人的物品,被那人一顿暴揍,大多数人早已看不惯,乘机起哄凑劲,他的几个跟班也只敢旁观。最后,这事闹到警长那里,这个坏东西被调号处理了。

排第二的叫“管事”,睡在第二铺位,相当于号子里的“二把手”。一般会找那些有点文化和坐牢经验、沟通协调能力过得去、比较勤快的人来当。“管事”负责分发饭菜及日用品、管理账务、协调铺位、安排并检查劳动等等,就如同监号里的“管家”,反正号子里的一切杂事琐事都由他去安排。

排在第三的叫“甩手”,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啥事儿甩手不干。其实,号子里就巴掌大的地方,能有多少劳动可干,无非就是搞搞卫生而已。但是能不搞这些事,就显得自己有地位啊。当“甩手”只需要家里送钱就行。我那时是每月三千元。这些钱除了自己使用外,多余部分就用来接济那些家里没人送钱的。说白了,就是用钱换取别人的劳务。

排在第四的叫“捶匠”,其实就是“打手”。虽然这是明令禁止的,但如果“挂角”的身边没有几个“打手”(或叫跟班),很可能就难以服众,特别是要能稳住少数刺头不挑事。但是这些人脾气坏、爱冲动、下手狠,经常因动手被戴脚镣,妥妥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后来,这类人也学聪明了,顶多就是搞点语言威胁,动手的反而少了,拉架劝架的倒多了。

还有一类人被称为“水板”。一般就是小年轻,家里没送钱或者送的钱少,但他们机灵勤快嘴甜,一口一个“哥”地叫着,可以帮你铺床、洗衣服、泡面、拿水杯,需要动手的大小事能做的都可以帮你做,而你付出的代价就是金钱,你吃的、用的、穿的等等,都要分给他们一部分。

号子里地位最差的叫“铁板”,这些人因为家里没有送一分钱来,就被称为“铁板”一块。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整理内务、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劳动,这样,就可以使用公摊的手纸、肥皂等日常用品了,有时也可以分到一点儿统一购买的小炒、熟食、零食等。

这些暗里的层级体系的背后其实就是钱的因素。我那时进的看守所,明里建立台账,各人用各人的钱,但实际上是统筹使用的,就按家里送钱多少决定了你睡觉的铺位、吃饭时的坐位、承担的劳动、物品使用等。

比如,每天晚上九点发点儿统一购买的零食,每月家里送钱3000元以上的,可以随便吃;2000至3000元的发两个沙琪玛和10块葱油饼干;1000至2000元的发1个沙琪玛和10块葱油饼干;500至1000元的发10块葱油饼干;没有钱的也发5块葱油饼干。当然,有时沙琪玛会换成小面包、黄石港饼啥的,但大体还是这样来分。

说实话,由于我很少吃零食,就是在那时,才知道“沙琪玛”原来是吃的,“港饼”不是香港的饼而是黄石港的饼。

现在,虽已过去十多年,但还是能想起在看守所里吃零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