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知否》:为何策划推倒皇帝的大娘娘能活命,而小秦氏却必须死?

知否》的结局中,策划谋反的大娘娘得到了皇帝的谅解,只是移到宫外别居便可安享晚年。而顾廷烨的继母小秦氏,却自戕在顾家祠堂的

知否》的结局中,策划谋反的大娘娘得到了皇帝的谅解,只是移到宫外别居便可安享晚年。

而顾廷烨的继母小秦氏,却自戕在顾家祠堂的火海中。

是因为顾廷烨没有皇帝有容人之量吗?

还是因为小秦氏犯下的罪行比大娘娘更重呢?

当然都不是,而是因为小秦氏有她必死的理由。

那小秦氏究竟为何必须要自戕呢?

两人谋害继子的目的不同。

大娘娘与皇帝作对是为了维护先皇的统治政策。

大娘娘一直都认为赵忠全登基还不到一年就全面废除了先帝贯彻了三十年的政策,这样是不利于国家稳定的。

大娘娘一心想着维持先皇的统治政策,她始终相信稳定国家统治的重心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动边疆战争。

所以,大娘娘才会发动政变,企图将赵忠全这个刚刚登基一年的皇帝赶下台。

说到底,大娘娘与皇帝之间只是治国策略的差异,但并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

而小秦氏陷害顾廷烨则完全是为了替亲生儿子争夺爵位,并非为整个顾家的利益着想。

为了这个爵位,小秦氏巴不得病重的顾廷煜早点去世,完全不顾及贤姐母子。

为了夺取这个爵位,小秦氏不惜到朝堂上诬告顾廷烨,完全不顾及整个顾家的荣辱。

可以说,除了亲儿子顾廷炜,顾家的所有人都是小秦氏的棋子。小秦氏根本不在乎顾家其他人的死活。

大娘娘有活下去的意义,小秦氏没有。

大娘娘活着对于皇帝是有益的。

大娘娘健康地在别居在宫外,可以让皇帝这个旁支过继的儿子维持着仁孝的名声。

这样既可以安抚前朝老臣的心,又可以让新贵们有了立足的根基。

但小秦氏如果继续活着,只能让顾廷烨想起过往的恩怨,更加厌恶顾廷炜这个弟弟。

至少,小秦氏这个不了解顾廷烨的继母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3、大娘娘有活下去的机会,小秦氏没有。

从计划一开始,皇帝就给大娘娘留了一条活路。

一则大娘娘虽然有着谋反的行为,但皇帝和大娘娘却心照不宣地把罪责全部都推到了贵妃身上。

有了贵妃这个替死鬼,大娘娘自然可以安然无恙。

二则大娘娘活着是为了维护先皇的威望。

毕竟,先皇的妻子成了谋反的罪人,这种皇室的丑闻还是越少越好。因为,这样并不利于皇室的稳定和延续。

但反观小秦氏,她可是确确实实地参与了太后的谋反计划的。

是小秦氏带着白家大郎和朱曼娘还有顾家一众人到殿上诬告顾廷烨的,这一幕大家都看到了。

大娘娘的谋反计划失败了,小秦氏的结局会如何呢?

看看王家兄长的下场就知道了,他可是被五花大绑推向刑场的。

试问小秦氏的下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如果小秦氏不选择自杀,到时顾廷烨就是想维护小秦氏也是进退两难吧。

也许,顾廷烨和皇帝一样,早就想好了维护继母的办法。

可如果小秦氏侥幸活了下来,肯定还会连累顾家,至少连累亲生儿子顾廷炜的。

有小秦氏这样一位母亲,顾廷炜想往仕途上发展是不可能的。有小秦氏在,皇帝怎会相信本就是妈宝男的顾廷炜呢?

与其这样,小秦氏还不如自己结束生命。这一点,小秦氏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她不但要寻死,而且还要死得轰轰烈烈,让京城人尽皆知。

所以,小秦氏才会选择在顾家祠堂放了一场大火,而自己在大火中自戕。

小秦氏这样做,可不完全是为了泄愤,更不是为了控诉自己对顾家这个魔窟的不满。

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要知道,祠堂在当时可是家族中最重要的地方所在,更何况顾家的祠堂那可是存放着丹书铁卷的。

只有这样,京城中的人才都会知道她小秦氏已经死了,才不会连累到顾廷炜今后的前程。

虽然,大娘娘和小秦氏一样都做了糊涂事,但两个人都是极其精明的女人。

大娘娘知道自己活着比死了对皇帝更有好处,也能更好地稳固大宋的江山。

所以,大娘娘理直气壮地活着。

小秦氏明白自己活着只能让顾廷烨对廷炜产生嫌隙,只能阻碍儿子的前程。

所以,小秦氏选择轰轰烈烈地去死。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评论列表

胡梦茵
胡梦茵 2
2025-05-12 15:39
皇家作秀,附逆皆诛。小秦氏敢借此动手,那么就代表她参与了附逆,哪怕不是也会被定名是,所以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