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句很早之前看到过的话。
朱元璋看待天下苍生,就像一个淳朴可爱的老爷爷看待自家田里的庄稼。谁敢糟蹋了这片庄稼,他就扛起锄头跟谁拼命。绝不是因为他对庄稼有什么感情,而是全家老小指望这片庄稼过活。
聊一个话题,有明276年,谁沾了朱元璋的光。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喜事连连。自三月,趁张士诚对长三角一带的元军进行围剿之际,朱元璋率军打进了集庆,只用了10天,前元统军元帅陈兆先率36000元军集体投降。
从此,集庆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应天府。
集庆之战,意义非凡,预示着朱元璋的势力延伸到了浙西一带。
当年十一月,未来的马皇后给朱元璋生下第二个儿子。地盘和儿子同一年进家门,如此天大的喜事,可把朱元璋给高兴坏了。于是,他给这个儿子起名为“朱樉”,寓意其势已盛。
朱元璋太爱这个二儿子。古人是很迷信的,朱樉出生正好在朱元璋拓土浙西的节骨眼上,在朱元璋看来,此子有福,给自己带来这么大一块地盘。
现实很快打了朱元璋的脸。
——本以为,生了一个福娃,结果是一个孽障。
朱樉长大后,简直是一个恶魔的存在。连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都忍不住感叹朱樉“蠢如禽兽”,你就可以想象这厮恶到什么程度。
1368年,朱元璋灭了各个汉人军阀,下一步就是北伐。北伐最头疼是前元中书左丞相王保保。朱元璋用尽了恩威并施,王保保油盐不进。最终,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与王保保联姻。把秦王朱樉派到了前线,让其与王保保妹妹观音奴(王氏)成亲。“观音奴”是元朝北撤时,不慎被明军抓到的俘虏。
朱元璋真是下了血本,为了一个王保保,不惜拿儿子的婚姻当赌本。但很可惜,王保保并没有被感动。
坏了,赔了儿子又丢了面儿。
但君无戏言。既然昭告天下,让儿子朱樉与观音奴成亲,王保保同不同意,这婚都得结。
朱樉不喜欢这段包办婚姻,与王氏一结婚就分居。他更喜欢小老婆邓氏——卫国公邓愈之女。
邓氏嫁给朱樉绝对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用“豺狼配虎豹,瘸驴配破磨”形容,一点不过分。两个穷苦流民翻身成了地主家的小孩凑到一块,还有比这绝配的?
邓氏坏到什么程度呢?他让朱樉把王氏赶出王府,给王氏在外边租了套一居室,连平时的饮食供应都成问题,三天饿六顿,专挑一些家里的剩饭剩菜,让下人打包给送去。
摊上这样的娘们,朱樉的人生就真的爽了。
就藩西安,离开了朱元璋的视线,朱樉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恶不作,暴戾恣睢。朱元璋赏给他的钱财,根本不够他和邓氏挥霍。为了搞钱,就把黑手伸向了当地百姓,搜刮起来穷凶极恶,各种苛捐杂税征到冒烟。
百姓先砸锅卖铁,后卖儿鬻女,仍然填不满朱樉的挥霍巨坑。百姓跑到秦王府求饶,还遭到了暴力驱赶。一位老人因腿脚不利索,没来得及跑,被当街活活打死。
此人非但是一个敛财奴,还是一个变态狂。
隔三差五唆使鹰犬强闯民家,把那些怀孕待产的孕妇,掳回王府关押起来,目的是“欣赏”别人妻离子散的痛苦。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洮州作乱,朱元璋下令让平羌将军宁正辅佐朱樉前去平叛。平定洮州后,朱樉临时起意,从洮州掳掠了一百多个童男带回王府。可怜的一百多童男,全被强行阉割充当奴仆。朱樉太没人性,由于操作手法太过粗糙,导致百名童男大部分死于感染。
对朱樉而言,滥用私刑,虐杀下人都是家常便饭。比如,有下人因说错话被“断舌”;有人因冬天没把炉子烧暖被埋在冻土里活活冻死。
按照大明律,地方没有处死犯人的权限,必须上报刑部核准。由于丧良心的事儿做了太多,朱樉担心把犯人送到南京交给刑部核准,这些人会把自己犯的事儿给捅出来。以防万一,朱樉就把犯了事的犯人,不论犯事大小,一律处决。很长一段时间,秦藩境内,一片祥和,全是良民。
人一旦变态,只会越来越变态。精神上的变态,根本无法满足朱樉。这厮还干了一件作死的事儿。找工匠给自己和邓氏各定制了一套龙袍凤袍。偷制龙袍的人很多,但都是关起房门偷穿。朱樉丝毫不避讳,不但大摇大摆穿着,还找木匠打造了一张五爪龙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元璋培养的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很快,他这些事就被密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的呢?
一向铁腕闻名的朱元璋,听说了儿子的恶行后,并没有采取“司法”程序,而是以家法代替了“国法”。以家族会议的形式,朱元璋既当家长,又当审判长,详细罗列朱樉的罪过,最后一顿捶打,就给放了。
闹了半天,自罚三杯,啥事没有。
既然出了事儿,有人没事,一定会有人有事。谁呢?儿媳妇(卫国公邓愈之女)邓氏倒了血霉,因相夫教子无方,被朱元璋下令生生勒死。
儿子作恶,儿媳妇领死,这种做法很“朱元璋”。
朱樉被朱元璋“罚酒三杯”,完璧归秦后,依然没有悔改。
就在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戴罪立功平定了洮州叛乱。撤军时,就地掳掠了百名男童阉割,这件事彻底激起了民愤。秦府上有三位大姨,决心为民除害。三位老妇人终身未嫁,没有儿女,自然也就没有“软肋”。加上长期遭受朱樉虐待。某一天,朱樉要喝大补汤,大姨们就在里面加了一些“科技狠活”。
(老幼宫人见之,各忧性命难存。以致三老妇人,潜地下毒,入于樱桃煎内,既服之后,不移刻而死)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虚龄四十岁的朱樉,终于被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听说朱樉被毒死,朱元璋悲痛之余,骂骂咧咧说一句“孽畜,合该”。
既然有了这份态度,说明朱樉是真的死有余辜。结果呢?
四月,朱元璋下令朱樉家大儿媳妇(王保保之妹)王氏,殉葬。
朱樉这个人死了,是苍生之幸,大明之福。但朱元璋让没有过错的儿媳妇为之殉葬。很难相信,这是人干的事儿。
朱元璋对儿子法外开恩“父慈子孝”的感人故事,罄竹难书。
五儿子周王朱橚,不经刑部审判核准,拿箭把自己的警卫连连长(王府仪卫司校尉)射成了刺猬。府仪卫司校尉好歹是朝廷任命的从五品武官,说杀就杀了。
相中了秀才颜钝的未婚妻,朱橚直接派人去抢,据为己有。
如此祸害朱元璋深爱的“黎民百姓”,朱橚受到的惩罚是“谪迁云南两年”,事后回到开封,舞照跳,妞照泡。
齐王朱榑,这个就比较厉害了。这厮是(1382年)洪武十五年十月,就藩山东青州。这一年,他十八岁。
到了青州后,五年内杀了482人,包括指挥使(正三品)5人,知府(四品)1人,千户(正五品)9人,王府舍人至校尉近300人,及其他们的家人。相当于,未经朝廷批准直接对朝廷在编人员进行族诛。(听信指挥朱庸等左使,杀死指挥千百户校尉人等并全家,杀死计四百八十二名)
太平盛世之下,一个亲王有如此大的生杀大权,实属罕见。
在“朱明孝子”眼里,这样的朱元璋,封神成圣。
如果说,女人不应该为难女人,那圣人该不该为难圣人呢?
同样是读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
李世民发了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贞观二年,长安蝗灾肆虐。为了表达对蝗虫的痛恨,世民同志生吃了一只蚂蚱。
而朱元璋的反应是,瞬间暴跳如雷,把孟子开除了“庙籍”。
百姓的家是亲王随便可以抢的;朝廷命官是亲王随便可以杀的;勋贵的闺女是随便可以赐死的;圣人的牌位是随便可以扔的。
试问,谁沾了朱元璋的光。假如朱元璋的儿子作了恶,侵犯了黎民苍生的利益,百姓头顶《大诰》告御状,管不管用?
全文完,感谢阅读。喜欢的话,点一点“推荐”鼓励一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