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最应该亲密的关系,却常常充满了无法言说的疏离。
许多人心里都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和父母不亲。
这不是突如其来的决裂,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滋生的一种距离感。
你可能会在家庭聚会中感到孤独,在需要支持时却转向朋友,甚至在父母关心时感到不适。
这种疏离不是单方面的过错,而往往是双方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模式。
父母可能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情感交流,或者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爱着孩子,却从未问过那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孩子则在一次次期待落空后,学会了不再期待,用独立自我保护自己不再失望。
01
那些与父母不亲的人,大多经历过这样的失望:
小时候,当你兴奋地分享学校的趣事,父母却心不在焉地回应;
当你需要安慰时,得到的是 “这有什么好哭的” 的训斥;当你取得成就渴望被认可,他们却只说“不要骄傲”。
长大后,当你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被一句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打断;当你选择不同于他们期望的生活路径,被批评为“不孝”或“不懂事”。
疏离感最伤人之处在于,它发生在理应最亲密的关系中。
社会告诉我们 “血浓于水”,但情感上的隔阂却真实存在。
这种矛盾让人内疚——既渴望亲近,又害怕再次受伤;既想打破隔阂,又不知从何开始。
与父母不亲的成年人,往往经历着一种复杂的哀悼——不是为某件具体的事,而是为一种从未得到过的理想亲子关系。
他们需要承认自己的失望是合理的,同时理解父母也可能受自身局限所困,并非不爱,而是不知如何爱得更好。
02
如果你也面临这样的困境,或许可以尝试:
放下对 “完美亲子关系” 的执念,接受现在的真实状态;
设立合理的边界,既保护自己也不完全切断联系;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与父母相处,不必勉强符合社会期待;
在其他关系中弥补情感需求,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亲子间的疏离不是任何人的失败,而是真实人性的体现。
最终,与父母和解的道路往往也是与自己和解的道路——接受不完美,接纳遗憾,并在这种接纳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有些伤口无法完全愈合,但我们可以学会带着它们继续前行,而不让它们定义我们全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