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小、有乾坤——麦景图 MHA200真空电子管耳放试听手记

麦景图的MHA200虽然我试听的时间并不久,即便我自认为我算是一个见过世面发烧友,我依然觉得这台机器还是有很多令我震惊的

麦景图的MHA200虽然我试听的时间并不久,即便我自认为我算是一个见过世面发烧友,我依然觉得这台机器还是有很多令我震惊的地方,因为当初看到宣传图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大家伙,没想到它的实物居然是一个极为小巧的、完全可以放置在任何紧凑桌面上使用的耳放,而且麦景图作为电子管放大器的先驱,他们不论是在技术力的沉淀还是调音审美上我都觉得非常值得去多了解与品味。这款MHA200所使用的“Unity Coupled”是麦景图从1949年起就创立并沿用至今、打磨至今的技术,你能够在它身上感受到胆放祖师爷级的技术底蕴和纯粹的传统电子管风味,对于想要添置一台桌面小型耳机放大器的用户来说,MHA200未来会长期占据我的推荐清单。

MHA200作为一个售价两万多元的旗舰级电子管耳放,它的体积,到手的时候还挺让我为难的,看着家里的解码器,好像除了便携设备以外没一个和它搭调的......但如果是接驳一些便携播放器设备或者类似于乾龙盛QA390LE、iFi iDSD Valkyrie、ONIX Mystic这样的设备就再合适不过了,在实际的搭配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便携设备的搭配非常友好,称得上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耳放。

从机身正面能够看出麦景图在产品设计上还是有很多非常old school的地方,比如除了常见的6.35耳机口和四芯XLR平衡口以外,有限的空间内还是保留了左右分离的三芯XLR输出口,虽然目前这么玩的人已经很少了。左侧是阻抗匹配的旋钮,它有32/100/250/600四个档位,对于比较少接触传统胆机的年轻用户来说可能并不理解这个东西的存在,主要就是因为电子管放大器在输出变压器上的设计难度,它做不到晶体管放大器那样可以一口气适配更广的阻抗范围,纯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一般都会设置不同的耳机口或者阻抗匹配档位,往往是16-150欧为一个口,150以上为另一个口,但这里所标注出的阻抗档位并不需要很精确,你的耳机靠近哪个阻抗值就切换到哪里即可,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音色调味剂来使用。而麦景图也在官方资料中放下豪言——“无论耳机的阻抗值如何,MHA200全功率均可使用”,这句话放在胆机里其实含金量是极高的,MHA200也实打实做到了在不同阻抗下都能够输出500mW的功率。

在开机以后,正面的红色指示灯常亮,此时按下“Stand by”按钮,电子管的绿色灯光就会开始闪烁进入预热状态,不得不说绿色的电子管是真的很容易拉满脑放的,我也没忍住把罩子卸下来拍了几张。不过我对MHA200的电位器的处理方式有点疑惑,它的调节手感非常的不线性,基本上刚刚拧到出声的位置再拧一点点,耳机的声压级就已经足够大了,大概在12点位置会有一个能够固定的停顿档位。深入了解后发现,其实这个旋钮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电位器,本质上是类似于调整输入灵敏度的东西,在停顿档位之前都是一个衰减的状态、之后的档位则是带增益的状态,停顿点类似于“归零点”所以在玩这台机器的时候,你可以给它接驳一台前级,而把电位器放在12点的这个停顿档位上,音量功能交给前级,会获得更佳的声音状态。我试着把它接给我贯通数字与黑胶两套系统的主力前级钰龙PA1,在声音大风格不变的前提下,MHA200的声音会变得更加从容、安定,高频的火气有所减弱,如果你手里的便携或者前级设备有比较好的模拟电位器,也可以尝试这么去玩,比如我虽然没试验过,但搭载了MUSES72320模拟芯片的乾龙盛QH1应该也非常搭调。

背面空间也同样是非常紧凑且有限的,但还是提供了RCA与XLR两组模拟输入以及一组12V Trigger in/out的接口,只是麦景图标注的是Power Control的字眼,因为MHA200并没有提供独立的开关机按钮,所以这个功能可以用来触发被动的开关机按钮。不过比较可惜的地方在于,MHA200并没有常规的AC供电口,而是八字尾的规格,我手里有一堆美标电源线派不上用场。

MHA200标配的管子来自斯洛伐克JJ,两只 12AT7 用于驱动级,两只 12BH7A 用于功率放大,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那样,麦景图标志性的Unity耦合电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通过独特且复杂的输出变压器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推挽电路中因变压器漏感导致的瞬态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问题,这也是麦景图家的电子管放大器能够保持大功率输出与保持高频宽、低失真的原因。我知道可能很多入烧不久或者对电子管放大器领域并不熟悉的用户会觉得它区区500mW的输出功率无非就是便携放大器的水平,但四组阻抗适配、以及在胆机的输出条件下这样的功率储备其实是非常优秀的指标水准,可以媲美很多纸面参数达到数倍的晶体管放大器、并且拥有更佳的电流输出水准,在大声压下的能量感也非常的线性、平顺。

MHA200作为一个相对小体积的桌面耳放,可能推力方面会让人不免有些担心,但实际听下来以后我感觉它的能量感是非常奔放的、呈现出来的两端延展与大动态表现不仅不是短板,甚至是它的强项所在,乃至比一些同价位的晶体管机器都要来的更澎湃汹涌一些。低频的部分是能够兼顾深度与打击感的路线,初听下来是“砸”的力道很大,细听之下下潜也非常的深邃,是比较经得起推敲的那种有一点Hiend路线的低频,同时适度的残响氛围也能够推开一些纵深感,虽然整体规模不算非常宏大的路线,横向的规模中规中矩,但它具备一定丰满度的结像会在听感上把空间表现呈现的非常饱满,有一定的“填充感”。高频的风格可能呈现出一些偏科的路子,它对于口味偏老派的用户来说其实在亮度和极高频方面还挺放飞的,光泽感突出、华丽感强,是属于一耳朵抓耳的程度,在搭配HD580这种本身偏沉稳的古典向头戴式,会赋予它很充分的高频鲜活度、且能量感依然是很流畅且线性的,虽然说在高频亮度层面可能比那种古早味儿的、昏黄感的“胆味儿”比起来更激进一些,但是你能够感受到胆机所独有的、比传统甲类石机更优秀的饱满度与醇厚感加持。对于严肃向的古典爱好者来说,它的动态、空间规模、低频的落地感都是很到位的,但在管弦乐的部分会显得更张扬一些,有一些风格化的处理,但如果本身的录制偏老一些,这种高频的现代感反而是一种适度的增色。不过话说回来,麦景图虽然也是胆机领域的宗师级品牌,但他们从来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过分HuFi的、纯粹的“典型胆机”的刻板印象,一向是以足够的综合素质为第一要义的。

既然说到高频的华丽感,一般这种风格会对人声的风格起到一定的“浸染”,有经验的烧友应该已经猜到了MHA200的人声音色,在听女声的时候是非常甜润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女声尾韵的部分存在一定挑亮式的音染、并有适度颗粒感的修饰,虽然男声听着会有一定的年轻化,但本身的醇厚度也让它本身的人声杂食度足够高,基本上能够胜任绝大部分亚洲系流行与欧美式的女声,对于喜欢追求昏黄感和略带暗沉式的爵士、港台男声而言,那就尽量避开本身也偏亮的耳机搭配。

如果你要问MHA200“胆味”主要呈现在哪些方面,一个自然是前文提到过的,非常充沛的两端延展之下的能量平顺感,第二点就在于它的结像处理,如果以硬素质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它当然是扎实的、清晰的,实体化的感觉非常到位,但谈不上有什么线条棱角感,听着是偏肉的,即便是用传统delta-sigma的台式解码结合万隆NEGT系列的高素质信号线,都不太能够赋予它声音的线条锐度,所以如果你喜欢这种既凝实、又比较柔和带点肉感的结像风格,那麦景图在这个度上拿捏的是非常好的,我尝试搭配了类似乐彼E7、乐图GT2、以及海贝新出的R6Pro2 2025版,它的声像表现都能够保持近似台机解码下的素质水准,不容易“羽化”过头导致糊掉,对于手持一台解码性能过得去的便携设备,但同时不想折腾台式设备的各种电源、信号线、以及担心搭配问题的用户而言,是一台非常省心的机器。

MHA200这台设备因为体积问题,可能不会成为许多台式用户的首选,但我认为它本身的适应面是很广的,如果你手持一台前级设备,它可以为你整体的耳机驱动力与细腻感有极大的增色;对于传统台式解码用户而言,它有着与身形不匹配的极高驱动力上限,可以媲美输出功率高其数倍的晶体管耳放;对于桌面相对紧凑、不想玩大型分体式系统,但又希望驱动一些高潜力耳机的用户而言,它接驳一台便携播放器即可带来极高的输出能力、且搭配包容性极佳,我承认刚开始玩的时候确实带着一些有色眼睛看待它,但当发现它的推力与硬素质水平干翻我家里一堆大家伙以后,还是不得不来一句,麦景图毕竟是麦景图,紧凑的机身却内含乾坤,呈现出一副表面藏拙却内力深厚的的宗师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