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家电视台在社交媒体发文,声称要给所有人一个惊喜:伊朗花费巨大经济研制出的王牌武器登场——泥石超重导弹,完成了终极测试。
消息一出,迅速霸占各个国家热搜榜,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也再次成了舆论的焦点。
仅仅72小时后,美军6架B-2A“幽灵”轰炸机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以无线电静默状态横跨大西洋,于6月21日凌晨突袭伊朗福尔多核设施。
13.6吨重的GBU-57钻地弹连续命中同一坐标,穿透4层混凝土加固层,宣称“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然而戏剧性反转紧随而至。
一、“泥石”登场,以色列将如何招架?
凌晨三点,德黑兰的导弹基地突然亮如白昼,火红色的尾焰直刺苍穹,恨不得将天幕撕裂。
就在众人都选择熬夜等待伊朗的“世纪大惊喜”时,泥石超重型导弹登上了舞台,开始正面迎敌。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有了动作。驻以色列大使馆突然发出紧急避难警告,要求所有美国公民在48小时内留在原地避难。
能让一直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美国政府做出如此紧急的反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次伊朗真的是放了大招了。
看来,让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够呛能够对付敌人的超高速导弹。
果不其然,姗姗来迟的以色列官方发布了报道,声称伊朗发射的5枚泥石超重导弹仅有2枚躲过一劫。
可没过多久又变了说法,称导弹悉数拦截成功。
这不改口还好,一改口大家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以色列这招“此地无银三百两”未免过于明显了些。
要知道,五枚全部拦截和漏掉了两枚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以色列对外一直宣称自家防空系统对伊朗拦截成功率为85%到90%,可对上大威力导弹,拦截成功率竟低到60%,令人咂舌。
事实证明,伊朗的泥石超重型导弹确实有两把刷子。既然是重型导弹,那体型庞大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泥石远程两级超重型导弹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装药量,达到了惊人的1500公斤。
如此恐怖的装药量,又有2000公里的射程加持,一发下去,堪比地毯式拆迁,哪怕是射的再偏,也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届时,恐怕波斯湾美军基地和部分东南欧地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要命的是,泥石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技术,不仅发射准备时间比寻常的液体燃料导弹快了半个小时,中途也不用再加注燃料,降低了被预打击的风险,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机动突防设计让泥石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了14马赫,具备两次甚至三次的弹道变轨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S型走位,足够以色列的两大防空系统喝一壶。
而且,泥石导弹的单发成本只有300万美元,占了同类西方导弹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拥有很高的性价比了。
两国对战,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伊朗舍得花心思,下本钱。
面对泥石导弹,以色列号称“打不破”的安全金钟罩也不过如此。
过去用金钱垒起来的“传奇”,到头来成了拖累自己的枷锁。可以色列的“小金库”又能够燃烧几天呢?
防空系统拦截效率骤降,只能被动增加防御成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战略威信也即将失衡。
这下,以色列想要速战速决的决策恐怕连门儿也没有了。
想要偷摸炸毁伊朗的核设备,却难以在16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寻觅到踪迹。想要暗杀掉对方领袖,不成想哈梅内伊早就定好了接班人。
二、中东洗牌,战局有变
不仅是以色列难以招架,就连美国也有些难做。
尽管特朗普打着“绝对胜利”的旗号派三艘航母开进了中东,可终究得掂量掂量伊朗泥石导弹的射程。
一旦撕破脸,美方将损失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军事基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亏本买卖,美国政府肯定是不愿意做的。
但是,为了稳住中东局势和安抚以色列,特朗普选择出动自家大杀器B2轰炸机。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这次对伊朗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伊朗再不认输,美军将会继续打击。
特朗普这个人向来就是不靠谱,他的话听一半信一半,反转来的很快,众议院对特朗普的行动进行了谴责,认为特朗普的行为是在加剧中东的紧张局势。
另外,五角大楼也对此次袭击进行了说明,说只是对打击目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特朗普在演戏,小弟被伊朗的“泥石”导弹打成这样,大哥都不帮忙,美国的脸面往哪放?
然后,为了不让伊朗生气,对伊朗的无关紧要的地方轰炸一番,国内再对特朗普进行批评。
就像《树先生》中的树哥一样:刚才外面人多,哥不对,哥在这给你跪下!
总结:
在21世纪的新战场,有着远比真金白银更为珍贵的东西,那便是创新与意志。
当其他国家还墨守成规,一味沉溺在传统军事武器的“舒适圈”里时,德黑兰的导弹工程师们已经用泥石证明了自己。
这场静悄悄的军事革命在向我们做出警醒—战争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唯有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够掌握真正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