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但现实中,多少人感觉自己被困在原地,日复一日,望不到出头的希望?我们总习惯将别人的成功归于“命好”,将自己的停滞归于“天意”。
真的是这样吗?
翻开被誉为“帝王教科书”的《资治通鉴》,你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他们的崛起,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一种必然!
所谓“天意”,不过是努力到极致后的水到渠成。当一个人身上出现这3个看似不起眼的征兆时,说明他的人生正在悄然上行。有一个,就要恭喜你了!
第一个征兆:讷于言,而敏于行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夸夸其谈,说起计划来头头是道,仿佛明天就能改变世界,但你从未见他真正做成过一件事。
《资治通鉴》里藏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真正有力量的人,早已戒掉了嘴上的虚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默默的行动中。他们深知,路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晚清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居功至伟。但他年轻时,三次会试都名落孙山,被许多人嘲笑。他没有到处抱怨、辩解,而是选择回到家乡,一边教书,一边潜心研究舆地、兵法,十年如一日。
正是这十年的“敏于行”,让他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当机会来临时,他才能一飞冲天,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急事、难事、烦心事。而普通人与高手的区别,就在于面对这些事时的心态。
《资治通鉴》记载,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压境,东晋朝野震动,人心惶惶。然而,身为总指挥的谢安,却在别墅里和朋友下棋,气定神闲,仿佛无事发生。
直到前方捷报传来,他才淡淡地对客人说了句:“小儿辈已破贼。”
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静气”,不是装腔作势,而是一个人内心有乾坤、胸中有丘壑的强大格局。
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情绪稳定,才能扛住压力,带领团队走出困境。那些一遇事就跳脚、一遇挫折就抱怨的人,是担不起大任的。
当你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不再为小事抓狂,面对大事也能深吸一口气,从容应对时,说明你的内心正在变得强大,你的层次,早已不同往日。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不是看透别人,而是认清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将魏征这面“镜子”放在身边,时常“自省”。魏征犯颜直谏,多次让他下不来台,但他总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过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个懂得自省的人,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航向,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更重要的是,“自省”会带来“知进退”的智慧。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什么时候该全力以赴,一往无前;什么时候该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这个世界,不是一味地猛冲就能赢。 当你开始养成复盘的习惯,每天、每周、每月都反思自己的得失,不再盲目地追赶风口,而是有了自己的节奏和规划,那么,成功离你,也就不远了。
朋友们,沉得住气,是修行;稳得住心,是能力;守得住魂,是智慧。
这三个发迹的征兆——脚踏实地的沉稳,从容不迫的格局,审时度势的智慧,从来都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天意”,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修炼获得的宝贵品质。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从今天起,少说多做,稳住心态,时常反省。当你把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好运,早已为你铺好了康庄大道!
您身上有这几个征兆吗?或者您认为,一个人成大事前,还有哪些重要的品质?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启发,别忘了点个【赞】,转发给更多正在奋斗的朋友,一同汲取千年智慧,向上生长!